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核心提示: 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提升文化自信,需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厚植理论力量、传统力量、道路力量,并努力提升对外文化传播的能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摘要】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提升文化自信,需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厚植理论力量、传统力量、道路力量,并努力提升对外文化传播的能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文化自信  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与信任,并坚信自身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纵向的延伸,还要能够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不同的优秀文化,以此丰富自身的内涵。通过文化的融合,我们能够不断完善自身文化体系,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一种反映。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就是来自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需要在不同文化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不断增强融合接纳的能力。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开拓文化发展道路,始终秉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开创了文化发展的生动局面,极大增强了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的要义在于继承,如果失去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文化实践,一方面是对自身内在机制的一种检验,另一方面也是对外来文化进行吸纳和批判的过程。实践的过程不仅是平衡的过程,也是在原有文化基础上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文化自信并不是自负和自大,而是在对自身文化有清晰认识的前提之下,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代代相承。因此,我们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不断发展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厚植三种文化力量,提升文化自信

其一,厚植理论力量。文化自信的提升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念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提升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这为我们当前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更好地推进文化建设,我们要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成果作为核心及行动指南,加强文化理论的相关研究。

其二,厚植传统力量。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文化精髓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优势,是我们重要的思想武器,必须长期弘扬和传承。为此,我们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以此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其三,厚植道路力量。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力量。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对此,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当尤为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使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努力提升对外文化传播的能力

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文化自信的提升,离不开对外文化传播能力的加强,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向世界传播自身文化,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增强抵御外来负面文化的能力,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为新疆工程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②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5月5日。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源泉   力量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