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互联网+党建”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

核心提示: 流动党员管理是我国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对于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流动党员规模较大,使得流动党员管理障碍重重。相关部门应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打造“互联网+党建”模式,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提升流动党员的管理效果。

【摘要】流动党员管理是我国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对于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流动党员规模较大,使得流动党员管理障碍重重。相关部门应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打造“互联网+党建”模式,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提升流动党员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  流动党员  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区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而流动党员的数量也是“水涨船高”。对党员的管理、教育、服务是党建工作的重点,但是由于流动党员组织性差、联系方式变换频繁等问题,使得各地区的党建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和落实,为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造成了阻碍。目前流动党员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一些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过程中夸大流动党员管理的难度,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限制,对流动党员采取“你来我就管,不来我就不管”的消极管理模式,敷衍被动,甚至不作为。这不仅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更影响了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

第二,流动党员的特点使得党组织难以发挥作用。在经济变革的大背景下,一些党员尤其是基层党员不断变换住所、联系方式,导致其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并在自我发展中逐渐淡化了联系组织、靠近组织的意识。

第三,一些流动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有待提升。一些流动党员缺乏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的意识,在长期我行我素的过程中,对党组织生活失去了参与兴趣,让其在工作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然也是难上加难。

第四,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一些党员的党性观念淡薄,享受党员的身份,却不愿意履行义务,甚至选择隐藏身份,成为流动党员。

第五,党组织活动缺乏号召力,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或是由于党组织活动内容、形式过于僵化单一,或是由于流动党员思想意识、文化素养不足,流动党员在党组织生活中无法发挥自我价值,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带来了阻碍。

互联网在流动党员管理中的优势

在传统管理环境下,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是阻碍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原因。进入互联网时代,高效率的网络信息平台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针对过去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时代发展环境,推动流动党员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的创新,已经成为党建工作的必然选择。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互联网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构建了动态化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办法由于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很难对流动党员的动态信息实现有效的收集,而在市场经济流动性增强的趋势下,流动党员的规模不断增加,进一步激化了传统管理模式与党建工作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的应用能够建立动态化的管理平台,打造常联系的管理机制,能够根据党员在社交平台上的动态,随时更新信息,实现跟踪管理。

第二,推动了各部门的协同管理。流动党员跨地区、跨行业的基本状态是管理的难点。单纯依赖户籍制度,很难准确获得流动党员信息。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各地区党组织实现了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不仅能够保证各级党组织对流动党员信息的跟踪收集,还能够在其他部门的配合下,实现对党员思想、工作、学习情况的考核,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管理与服务措施。

第三,实现了人性化管理。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党组织强调的是对党员的控制与教育,难以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党组织能够转变管理理念,将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及时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医疗、社保等信息,针对其在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协调多个部门给予帮助。这种人性化的管理能够使流动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形成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

第一,完善全国党务信息管理系统。进入互联网时代,根据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党基本上建立起了全国党务信息管理系统,致力于打造智慧党建平台。虽然该信息系统在建设与应用中还存在着改进空间,但也为流动党员的管理提供了便利。各地区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全国党务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党建工作规范。例如,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党组织部门应积极建立流动党员电子档案,并利用党务信息平台进行数据更新,利用网络支付平台完成党费收缴等,为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奠定基础。

第二,建立互联网站点,实现流动党员的集中管理。基层流动党员数量多、流动性大,对党建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基层党组织应该积极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的建立,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流动党员组织,利用微信、QQ等社交平台,实现党组织与流动党员的有效沟通。例如,在乡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党支部可以利用微信群建立“微站点”“微课堂”等,并协同其他公共服务部门对流动党员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工作进行支持,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传递市场经济发展信息、党组织活动信息,为党员教育工作提供课程资源,逐渐提高流动党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保证党建工作的落实。

第三,实现各环节的联动,打破流动党员管理障碍。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党组织是有形的,党支部是党员开展活动、汇报思想的基地,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党组织实现了有形到无形的转变。在虚拟空间中,党组织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更加有效地捕捉流动党员信息,迎合了动态化管理的要求。在党组织建设中,地域隔阂使得流动党员缺乏归属感,但是在虚拟空间中,流动党员能够随时利用移动智能设备与党组织互动。各地区、各部门、各环节应做好协调与配合工作,利用信息共享,打破地域障碍,让流动党员能够及时接受党组织管理,从而拓宽党建工作的管理范围,提高工作效果。

第四,加强管理与服务,提高流动党员的管理效果。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党建工作的基本目标,如何改善党组织的服务质量、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当前党建工作的重点。在互联网时代,各级党组织应以现代技术为引导,强化党性观念,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加入网络党组织平台,扩大党组织的服务覆盖范围。例如,某乡镇为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利用微信搭建服务平台,在平台上定期推送语音信息、视频、图片和文字,及时收集当地贫困村民的利益诉求,不仅为党组织工作提供了依据,还改善了党组织服务质量。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各级党组织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流动党员管理信息库,提高党组织服务的针对性。

总而言之,在流动党员管理过程中,由于党员学习地点变化大、流动性强、联系方式变化频繁等问题,使得各地区的党组织难以形成对这些党员的有效管理,降低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了党员队伍建设。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打造“互联网+党建”模式,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将流动党员有效地组织起来,不断完善教育与服务工作,进而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发挥流动党员在社会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为周口师范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刘剑、孙常杰等:《为流动党员管理注入一股“暖流”——鹤岗市委推进流动党员管理“三知一解一有”工程侧记》,《党的生活》,2018年第1期。

②李三旺:《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 高飞不断线》,《洛阳日报》,2018年1月5日。

责编/孙渴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党员   难题   流动   互联网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