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践行生态文明观 实现绿色发展

核心提示: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发展经济要据守的底线。要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发展经济要据守的底线。要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关键词】生态环境  绿色发展  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但生态环境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成为当代亟需破解的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足见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我们要深入学习和把握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义,促使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在实践、创新中不断升华。

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实现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实现绿色发展是经济增长新的突破口,可以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十九大报告15次提及“绿色”、4次提及“绿色发展”,在绿色生产、绿色金融、绿色发展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方面都有论述。其中,对绿色金融的强调,意味着发展绿色金融将成为新时代的热点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的突破口。

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实现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前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在国民幸福指数的衡量因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人民的基本利益,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在创造财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诠释了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天人合一”思想提倡人类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建设正是遵从了这一思想。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价值观,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需要。

既要注重经济绿色化,也要注重绿色经济化

要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经济绿色化与绿色经济化如同硬币的正反两面,它们共同构成绿色发展理念,我们在注重经济绿色化的同时,也要注重绿色经济化。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自然生产力也是生产力。通过制度与政策的协调,能够使持续性的资源环境成为生产力。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当绿色生态环境、生态产品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时,就能成为社会经济来源的一部分。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绿色食品的研制开发等,都可能成为可以营利的经济工作。

抓住生态系统循环发展的着力点,保护生态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由各个生态元素组成,它们的联系如同多米诺骨牌,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土需要树来固留,山需要土来构成,水又是山的命脉,田需要水来滋润,而人需要田来生存。要把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作为环保工作的落脚点,统筹兼顾自然生态各要素,对其进行全面保护和综合性治理。

我们也要深刻认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应加速水污染防治步伐,全面推广湿地系统环境综合性治理。要进一步整顿农村城镇的环境卫生,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管控和修复。强化对煤炭脱硫和垃圾分类的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企业环保意识,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体系。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进一步增强公民环保意识,让绿色发展观念深入人心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自然这个大背景,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是我们需要据守的底线。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贯彻落实考核、惩戒机制。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总体设计是必要的前提,组织领导是行动的源泉。执法还需严上加严,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从基本国情出发,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一项制度从新生到成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不断完善制度体系。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培养公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增强人民的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让绿色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事实上,我国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相对薄弱。要培养公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理应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着手。目前,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教学力度与我国环境保护的需求二者之间还不平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我国环保教育方面的教材更新比较缓慢,跟不上时代步伐,与新时代环境教育要求不相适应。其次,环境教育方面人才短缺导致学科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在环保教育方面,学校应当注重教材的改版与环境保护学科方面的人才培养。

政府能够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规范公民的不环保行为,但只有增强公民环保意识,让绿色发展观念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生态科学知识、环境保护意识的高素质公民。要加强社会公民的思想教育,各地环保部门应积极举办生态环保知识的相关活动或教育讲座,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同时,此类活动的公民参与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地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作者为石家庄铁道大学讲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②钟贞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态文明观:产生、演进与时代内涵》,《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③李仁银:《民生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探析》,《邓小平研究》,2017年第2期。

④陈婷婷、林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现实要求》,《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8期。

责编/陈楠  赵橙涔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生态   文明   绿色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