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南宁昆仑关: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方针

昆仑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与兴宁区交界处,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50公里,景区规划面积1600多亩,是全国规模大、石质文物多,保存最为完好的抗战纪念地之一,是全国首批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西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广西对台交流基地,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昆仑关的历史沿革。昆仑关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所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昆仑关周围群山环拱,层峦叠嶂,苍峰似海,绵亘相偎,中通隘道,北高南低。昆仑关正覆压在迂回曲折的山道之中腰,好比食道之咽喉,扼守南北往来之要塞,民国十五年(1926年)开辟南柳公路经山下绕关而出,顺坡直下,昆仑关成为桂越国际交通线上的重要关隘,素有“雄关独峙镇南天”之誉,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天险,有“南方天险”之称,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史记载,昆仑关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次战斗9次之多,其中,最著名是宋狄青与侬智高之战和1939年中日昆仑关之战。拒载宋朝皇祐元年(1049年)南方侬智高叛乱,至1053年朝廷派大将狄青前往平息,侬智高凭借昆仑关天险,使狄青军队久攻不下,狄青巧用计谋,在元宵节期间利用侬智高麻痹大意,一举拿下昆仑关,导致侬智高自此一路败退。被誉为东方式的狂欢节——宾阳县炮龙节就因这一战役而诞生并沿袭下来。这次战役可算是兵书谋略上“暗度陈仓”的典型例子,引起不少军事爱好者的浓厚兴趣。

昆仑关战役,是桂南会战中的重要战役,是中国军队对日山地攻坚作战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昆仑关战役自1939年12月18日打响,至12月31日结束,历时14天。是役为中日军队的“钢铁碰撞”,日方主力是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的坂垣旧部,被誉为“钢军”的第5师团,中国军队以当时装备最精良的、由杜聿明将军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为主攻,空军、炮兵、步兵、骑兵、坦克部队等多兵种协同配合,在中国共产党及地方群众的踊跃支援下,浴血奋战,攻克日本侵略军以飞机和火炮居高防守的昆仑关及周边环山阵地。中国军队以伤亡14000多将士的代价,歼灭日本侵略军5000余人,重创日本王牌部队,取得昆仑关大捷。这是抗日战争期间继平型关、台儿庄作战胜利后的又一重大胜利,战事之惨烈,空前绝后。

昆仑关现保存有“陆军第五军阵亡将士墓园”、南牌坊、331级花岗岩台阶、阵亡将士纪念塔、烈士公墓、纪念碑亭、北牌坊、日军少将中村正雄墓、墓碑等多处遗址以及昆仑关战役中的阵地、工事遗迹等,至今保存得都很完整。在墓园的各个建筑上,同时完整保留着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于右任、陈诚、黄旭初、杜聿明等15位国民政府党政军要人的题词题联真迹,这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是广西唯一的抗战专题博物馆,于2007年7月动工建设,2008年12月18日建成开放,馆体由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长子戴复东先生设计。2015年,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外立面及内部陈列进行提升改造,2015年9月1日重新对公众开放,现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有序厅、中国抗战、昆仑关战役、广西与抗战、缅怀英烈等五个部分,史料详实丰富,馆内陈列通过半景画、多媒体、雕塑、场景复原等不同艺术形式和多种创新手段,结合近1000组珍贵文物及历史照片和30多分钟真实的历史影像史料,翔实、全面、生动地再现和反映了昆仑关战役、中国抗战史缩影及广西与抗战的历史,展现了中国军民奋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壮烈历史画面,极具震撼力和教育意义,现已成为公众了解中华民族抗战史和广西及南宁抗战史的窗口,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

古关楼是2009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据载,秦统一岭南后,大将屠睢在此设关,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亦进行了修建,至唐朝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桂管观察使裴行立垒石为关,初具规模,称作“南雄关”;宋代始建关楼,改名为“昆仑关”, 关楼上“崑崙關”三个字为永历帝(桂王)朱由榔题写,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石景碑林园依天然水系而建,以50多块自然景石及园林景观组成,景石上铭刻有纪念抗战胜利标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名人名言、抗日名将名言、抗战家书、昆仑关诗词等,成为一个新的文化教育景观。南山门于2015年8月建成与纪念塔区呼应,由山门、山门四柱结构牌坊、8层之字登梯和120级直云梯组成,游客可直达参观博物馆,又能一览山岭风光,感受昆仑关要隘之险。纪念雕塑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创作,主题是“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以象征和平的橄榄枝、和平鸽为主要造型,一双象征着团结有力的大手,组合成和平鸽飞翔的翅膀,寓意着胜利、和平与未来。

建设措施和成效。2005年南宁昆仑关战役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南宁昆仑关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主要职责是对昆仑关战役遗址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实施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近年来,昆仑关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和区市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下,坚持以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大品牌为目标,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加快景区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2015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快推进昆仑关风景区保护开发建设工作和南宁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扎实推进昆仑关军事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建设”的的工作部署,昆仑关管委会对昆仑关景区道路、景观及各项配套服务设施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全面加强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宣传营销,各项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抗战历史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展示,景区景点增加、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更加齐全,景区的整体对外美誉度和知名度显著提升。

凝心聚力,转变作风,干部队伍建设稳步推进。长久以来,昆仑关景区面临着起点低、基础设施薄弱和建设进程缓慢的问题。2015年以来,为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智慧、才干凝聚到项目建设上,昆仑关树立作风导向,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坚持“项目党建齐推进,创争发展同步行”,建立健全了管委领导项目联点、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工作模式,一级带一级,做到“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党员冲在一线上”,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党员干部奔走在各工地,服务项目建设,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2015年4月,昆仑关管委会把办公地点从市中心搬到了宾阳县思陇镇陶石村的项目建设驻地,管委会全体领导干部职工吃住在工地,住板房、吃快餐、在宿舍办公,在艰苦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强化工作协调,严格监管施工过程,不断查找问题并研究解决,从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整合各方资源,勇于担当,团结合作,密切配合,任劳任怨,上班时间常驻施工现场,周末实行轮班制度,全天候监管项目推进工作,确保项目建设中的难题在一线解决,纠纷在一线疏导,项目在一线推进,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服务,真正做到了急事畅通、难事疏通、特事融通。为争取景区周边村民的支持,管委会领导班子带头深入群众中宣讲发展政策,广泛动员群众支持项目建设。管委会秉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任务和要求, “抓核心、立规矩、明要求、见实效”,以提升执行力、战斗力为目标,用好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明晰责任,上下联动,全力推进,紧扣建设以抗战遗址为主题的园林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目标,加快推进昆仑关军事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建设,明确年度工作要点,突出党建、文物保护、项目建设、景区管理、宣传营销、博物馆建设六大工作重点,层层夯实深化改革、全域旅游、精准脱贫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任务,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保护先行,强化管理,文物资源管理稳中有升。昆仑关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期以来,昆仑关管委会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开发工作,一方面是加强文物保护修复力度,严格执行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制度,加强景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抓好文物保护常态管理,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二是加强文物征集工作,通过走访、交流继续做好文物征集线索的跟踪工作,从昆仑关战役的当事人或身边人取得文物征集信息,同时扩大文物征集范围,丰富文物征集渠道,先后征集到抗战期间中日双方军队使用的刺刀、钢盔、军服、望远镜、枪械、弹药及当时出版的报刊杂志等文物近1000多件(套),历史图片700余幅,历史文献资料近60万字和一批历史纪录片。2016年,成功征集到杜聿明将军使用过的手表和印章、陈明仁将军后人捐赠的军大衣等一批重要文物。此外,还积极向中央军委申请退役重型军事武器装备。三是加强立法保护工作,《南宁昆仑关管理条例》列入2016年南宁市地方性法规立法项目计划,今年3月通过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将南宁昆仑关立法保护范围确定为15.9平方公里,待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施,为昆仑关景区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景区规划建设工作有序推进。201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昆仑关景区打造成为以抗战遗址为主题的园林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2015年,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博物馆前广场及外立面改造工程、博物馆陈列布展提升改造工程、石景碑林公园一期建设工程、园林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旧邕宾公路改扩建工程(南牌坊—北门区)、景区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改造工程等“六大工程”, 总投资达1.2亿元,景区交通更加便捷,美化水平更高,服务功能加完善。同时,成功解决了景区陈积十余年的7宗争议地纠纷案件,完成了景区拖了六年未完工的南门区工程建设,确保了昆仑关战役博物馆按时顺利开馆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2016年,“昆仑关军事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 (以下简称“示范区”) 建设内容写入《南宁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昆仑关战役旧址项目纳入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争取到中央下达补助资金1180万元,目前已全部完工。景区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文保中心、职工周转房已完成基础工程、主体封顶及大部分装饰装修工程,计划2018年5月底前完工。新建两座旅游厕所,游客休息长廊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2017年,景区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被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2017年南宁市规划编制计划及规划信息化建设计划,目前,景区总体规划完成初步成果提交,规划面积为112.66公顷。示范区列入《南宁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6-2020)》,《昆仑关军事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概念性规划》列入今年规划编制计划,市发改委安排下达前期工作经费50万元,目前完成《昆仑关军事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概念性规划报告》初稿。积极申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昆仑关战役旧址配套工程(投资估算9049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游客服务中心兼博物馆附属馆、东区游览及消防通道、西区游览及消防通道,目前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三期方案建设公示项目。

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景区影响力不断扩大。积极与区市各大宣传媒体合作,广泛开展景区宣传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和强有力的旅游推介工作,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景区游客数量大幅增加,2017年景区共接待游客近30万人,同比增长20.3%,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结合景区实际,每年开展南宁市月月旅游节·昆仑关民俗文化旅游节、“7.7”抗战纪念活动、“9.3”抗战胜利纪念活动、“12.18”昆仑关大捷纪念活动等活动, 2016年还接待第十九届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嘉宾,同时,积极策划开展微传播大赛、博物馆日、博物馆专题临展等活动,昆仑关战役博物馆的“血色雄关民族魂”展览荣获2016年第一届全区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此外,根据上级要求,先后完成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国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区内外各级领导,以及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先生等重要接待任务,获得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多方合作,提高景区影响力。2016年牵头昆仑大道沿线其他3家A级景区(嘉和城温泉、乡村大世界、凤凰谷)组建成立“昆仑旅游联盟”,共同打造昆仑旅游黄金大道。与南宁勘察测绘地理信息院合作开发一系列昆仑关文化特色旅游创意产品。通过各种形式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小学生到景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15年9月以来,累计到昆仑关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团队近2000个。2016年自治区党校第三十五期中青一班到景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今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十三期中央党校班还将昆仑关作为学员现场教学点,目前,昆仑关已经成为南宁市委党校学员培训现场教学点。

以提升景区服务接待能力为目标,加快完善景区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力确保景区在建及续建项目如期完工,加快推进景区规划工作和新建项目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南宁昆仑关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南宁昆仑关旅游风景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景区给排水工程、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兼博物馆附属馆、景区旅游厕所等项目前期审批,力争年内完成施工招标进入施工阶段。科学谋划景区项目储备及申报。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对接,积极储备项目,争取景区建设项目纳入市城建计划,申报中央预算补助、区市旅游发展资金补助和服务业集聚区补助资金等;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开发等方式,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旅游特色项目,全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以全域旅游为引领,稳步推进昆仑关军事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建设。加强资源整合,打造“方位”旅游。充分整合昆仑关周边的昆仑镇、思陇镇资源,开发昆仑关周边的战事遗址、前线指挥部、战地医院等,建设军事武器展示园、模拟军事设施园、户外训练拓展园等多种形式的军事体验园,满足游客体验真实军事生活的想象。以古关历史文化、抗战文化、诗词文化和民俗文化为载体,依托昆仑关民俗文化旅游节(关公磨刀诞)、宾阳炮龙节以及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等,用创意设计和现代技术进行产品创新,采用节庆、会展、赛事等创新营销手段设计主题化旅游线路,提升示范区旅游综合效益。

加强产业融合,打造“全行业”旅游。加强昆仑关区域内农业、手工业、文化、体育、商业等产业与旅游业的多业态融合。一是旅游业与文化的融合创新。把南宁变迁发展历史、历史名人效应、抗战历史故事与昆仑关历史文化相结合,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园区。二是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与创新,在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增加旅游功能,融合成现代创意农业。三是旅游业与健康养生产业的融合创新。把医疗护理、健康养生与生态环境、乡野游憩相结合,形成多组团休闲养老养生产业基地。四是旅游业与体育竞赛、户外运动相结合,在山林原野间打造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和休闲体育产业基地。

加强区域合作,打造“全融合”旅游主动融入南宁市环大明山旅游经济圈,积极参与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以昆仑关景区为核心的15.9平方公里的军事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南接“十里花卉长廊及温泉养生旅游”,北衔宾阳、上林等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县,搭建成南宁东北部的“全融合”旅游大格局,形成叠加辐射效应,进一步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工作。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树立昆仑关品牌竞争力。讲好抗战历史故事,打造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军事拓展”等为一体的特色的教育培训基地,以抗战胜利纪念日、昆仑关大捷纪念日、七七事变纪念日等为载体,采用参观加体验的方式,树立昆仑关品牌的竞争力。积极推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申创工作,充分发挥昆仑关在联结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在社会教育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网地方部副主任 刘让兴)

[责任编辑:王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