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面对突发事件,如何引导网络舆论

【摘要】现代社会,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时有发生,需要制定好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总体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网评引导机制及问责机制,有效预防及化解突发事件网络危机。

【关键词】融媒体  突发事件  网络应对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待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同样如此。面对“瞬息万变”的海量信息,及早发现舆情苗头和潜在危机信息,准确研判舆情走势,帮助政府“跑赢”时间,提前做好应对突发事件思想准备和机制保障,有利于政府公信、为民、责任、廉洁、高效正面形象的树立和塑造。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应对总体预案

做好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建立和完善应对总体预案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工作目标、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等。一是科学设定总体预案的编制依据。依据主要有,国务院2003年通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6年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当然最重要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二是科学设定总体预案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处置网上出现的关于发生任何级别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其他突发事件的网上新闻报道或论坛、博客、贴吧、微博、微信等帖文。三是科学设定总体预案的工作原则。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权责明确;及时主动,公开透明;严格法治,科学规范;加强引导,维护稳定等。四是科学设定总体预案的总体要求。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全天候密切关注、全面掌握与该事件相关的舆情,便于决策;负责处置的涉事部门第一时间报告应对处置领导小组,便于协调。五是科学设定总体预案的管理流程。从监测预警到组织协调,加强应对应急的相关保障,在工作经费、专职人员、通讯联络、业务培训等方面予以全方位保障。六是科学设定总体预案的组织领导。在地方党委和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形成以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总体协调、实际工作部门积极应对、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商业网站主动策应配合,达到网上舆论联动应对管理工作、宣传报道、引导化解的协调统一。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监测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快速响应机制

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监测预警机制。一是要不断优化和规范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分类、梳理、分析突发事件网络热门评论的演变特征、趋势等,建立健全危机信息数据库,从而更好地监测预警。二是要逐步形成网络舆情管理的一体化工作布局。互联网信息主管部门牵头、通讯管理部门、安全部门、涉事部门协作联动,实现内容管理、网络管理和安全管理一体化、无缝化。三是根据舆情信息的性质、敏感度、可控度、影响度等,区分预警等级,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四个等级,制定差异化、可操纵性强的预警处置方案。四是完善网络舆情常规研判分析制度、网络舆情应急分析制度、重大网络舆情联席会议制度等。适时组织相关实务机构、专家学者、传统权威媒体、重点新闻媒体等进行会商研判,分析其态势,预测其走向,评估其影响,及时发现敏感性、倾向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引导舆论的对策建议。五是着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监测研判网络舆情。针对网络传播的特性,组织研发突发舆情专题技术系统、专门的网页微博微信监测系统、舆情研判系统等技术,收集信息,研判舆情,以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和快速响应。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快速反应机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融合传统权威媒体、重点新闻媒体等主流媒体,形成融媒体下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格局。在事件发生后4小时内,广大网民对突发事件传播、发酵有重大影响,给党委政府处置网络事件的“第一时间”压力大大增加。这要求党委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要大步提速,快速反应,科学引导。二是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突发事件舆论响应预案。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响应预案,尽快协调相关部门组成舆论引导应急指挥中心,统一信息发布口径,适时表态发言,第一时间展现党委政府立场、姿态和处置意见,让真相“跑赢”谣言,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让科学“战胜”盲动,赢得信任、树立形象、稳定民心。三是完善信息通报核实的工作机制。越是在紧急情况下,就越需要反馈信息的绝对真实、准确和及时。信息通报及核实,责任到具体个人,涉及最后的考核评估;完善信息通报及信息核实的工作流程,从程序科学保证信息可靠、及时。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网评引导机制和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问责机制

有效预防及其化解突发事件网络危机,需要相关部门开展有效有序的良性网上互动。一是设置引导议题。在富有针对性地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做出认真科学的分析研判后,把握舆论传播规律和特点,厘清质疑点、炒作点、突破点,选好节点,组织议题策划,梳理话题的主次,科学设置话题的次序,拟定引导方向。二是组织网评引导。针对设置议题,联系组织并提示核心网络评论员或意见领袖撰写网评文章、博文或引导跟帖的时间、内容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及时联系组织一批符合网言网语、理性表达的网评文章、博文或引导跟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扩大网评组织规模。三是审核推荐发表。对重点网评文章做到观点正确、逻辑清晰、文字鲜活,并推荐到影响力大的网站重要位置发表;引导跟帖讲求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四是集中推荐放大。精选一批质量较高、传播性强的网评文章,集中向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各省市重点新闻网站推荐转载,放大影响,将网民情绪向理性、客观、平和的方向引导,促进事态朝有利于妥善处置方向转化。五是推动各类评论交互利用。微博、微信、新闻网站、传统媒体之间互补性强,实现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评论引导的同频共振,营造强势主流舆论。

目前,国内网络舆论引导问责机制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当下,关键在于逐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问责机制。一是要明晰问责机制构成要素。要素包括对舆论应对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评估;对舆论应对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估;对舆论应对机制进行评估。适时及时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以利工作。二是要健全问责程序。通过规范责任追究的启动程序、调查程序、处理程序、补救程序等环节,逐步使问责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三是要配套完备的制度保障。问责制的真正实行,还需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予以支持保障。首先,要完善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只有明确细化涉事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的职责,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才能为问责制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大力推进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只有保证党务政务公开与透明,才能准确判断党政干部是否履行了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的作为责任、是否应该承担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应对的不作为责任。最后,要营造良好的问责文化氛围。强化公共利益至上的责任意识,使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负责任”成为党政干部的一种道德习惯,并自觉选择向公共利益负责的道德行为。

(作者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董幼鸿:《建立政府的快速反应机制》,《党政论坛》,2001年第11期。

②孟建:《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国应急管理》,2008年第11期。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突发事件   舆论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