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4)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深化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注入先进文化活化乡村精气神建设现代乡村文明,打破城乡经济社会二元体制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建立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创新实施理念,精心谋划精准试策,建设田园综合体,加强乡村振兴的制度建设。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国家大战略,意义重大,需要规划先行,精心谋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能刮风搞运动,更不能急于求成,大干快上。

第一,要创新实施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是要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与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相一致,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实施中必须以全新的理念,不能用传统的方式,单纯地给点钱物、安排几个项目、派几个干部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必须从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角度来统筹考虑,强调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社会进步,只有这样乡村才能真正振兴。

第二,精心谋划精准试策。乡村振兴战略重在具体谋划和精准试策,换句话说重在“实干”。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的“五大行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振兴”首先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然后再来谈“振兴”,否则“振兴”只能是一句空话。脱贫脱困以后的乡村人口要能够保证不返贫,就必须有就业,因此就要产业提升,要将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在发展优质农业、特色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网购、电商、旅游等第三产业,为农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旧村改造可以采用“小规模聚居、组团式布局、微田园指向、生态化建设”的“小组微生”模式。这种既适宜于平原,也适宜于丘陵和山区、既适宜于新建聚居点,也适宜于改造旧村落模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干净整洁,有文化品味和内涵,因此,在富裕起来的基础上,要进行环境整治,加强文化传承。

第三,建设田园综合体。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了建设田园综合体,就是以农民为主体,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社区有机结合,四位一体,宜居宜业宜游,是美丽乡村新形态,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是乡村振兴的标志,是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一种尝试和创新。田园综合体建设要遵循乡村演进发展规律,从乡村与城市、新村与产业、村庄与自然、村庄与村庄、村庄与历史文化等多种关系中,去找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它们之间互动、融合、和谐、差异、传承和自治等带规律性的东西,既保障城市资源能够向乡村配置,又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有效解决好人、地、钱等问题,使乡村振兴落到实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强乡村振兴的制度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从法律、制度建设上加以规范,做好“人”“地”“钱”“组织”“文化”五个方面的文章,才能保证这一战略实施的可持续性。一方面需要尽快出台《乡村振兴法》,从法律层面上规范这一战略实施;另一方面要“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弥补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制度供给不足或空缺,保障战略实施的规矩立在前头。在组织上要使“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真正落在实处,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人人真刀真枪地干,要素真金白银地投入,乡村振兴战略时间表才能如期实现。

责 编/杨昀赟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孙易恒]
标签: 新时代   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