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核心提示: 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反映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标尺与准绳。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摘要】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反映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标尺与准绳。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民生保障  收入分配  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系统地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其中一条就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他明确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十九大报告就“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了具体部署,为今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指引了方向。

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国民生保障和改善取得了显著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提高,突出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8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从而使我国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二是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从而使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从而使我国就业状况得到持续改善;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从而扭转了居民收入增速长期低于经济增速的问题,使两者不同步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进而带动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五是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尤其是人民普遍关注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得到稳步推进。

民生领域补短板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五有”目标基础上,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七有”目标,强调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幼有所育”和“弱有所扶”,是针对学前儿童入园难、弱势人群的扶持和“兜底”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些当前我国民生领域突出的短板提出来的。现如今,我国学前教育不能满足适龄儿童入园的问题比较突出:幼儿园少,普惠性幼儿园更少。2016年我国近1/4的适龄儿童无幼儿园可入。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落实,新生儿童还会增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办好学前教育”,这充分反映和顺应了人民群众对发展学前教育的热切愿望。

而对弱势群体和弱势人群,国家和社会各方面都应当给予充分的关爱和扶持。经过过去5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国解决了6800多万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问题,但仍然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没有摆脱贫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三留守”问题日益凸显。针对我国民生领域的这些突出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和反映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标尺与准绳。

针对教育领域存在的教育不公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此,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

针对就业状况持续改善的同时存在的就业稳定性不强、就业质量不高、就业歧视和就业不公平等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提高就业质量”,“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此,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多方面的重大政策举措:一是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从而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二是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三是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从而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四是要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从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针对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同步等突出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举措:一是要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二是要坚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三是政府要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初次分配,政府必须承担起再分配的调节职能,完善以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手段为主的再分配机制,缩小居民最终可支配收入的差距。

针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网不够密不够严、城乡区域分割以及部分困难群众住房难等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并提出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一是要求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社会保障覆盖率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二是强调尽快实现“全国统筹”“全国统一”“城乡统筹”“城乡统一”。三是再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四是突出强调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和“加强残疾康复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同以往几次代表大会报告不同,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的同时,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等重大政策举措和明确要求。必须适时调整和完善同生育政策调整有关的育幼、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卫生、养老、户籍、住房、帮扶救助等经济和社会政策,健全各项经济社会政策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同时缩小城乡、地区、民族之间生育政策的差别,使育龄人口的总和生育率稳定在一个适度水平,在延缓人口老龄化的同时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

【参考文献】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责编/贾娜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民生   保障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