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太行新愚公--遇山开路、遇河架桥

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灵寿县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

一张古铜色的脸,明亮的眼睛大而有神,3月5日刚参加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的他,满脸笑容的走出人民大会堂,和我们一一握手,自我介绍。他——就是灵寿县南营乡车谷砣村支部书记陈春芳,一个憨厚朴实,带领乡亲们开山修路,发展旅游、生态种植、养殖,一起奔赴在致富路上的太行山新愚公。

车谷砣村位于灵寿县西北部深山区,海拔1800余米,有四个自然庄,69户人家,204人,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土豆、野生猕猴桃为主。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村里只有些老人孩子,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一、拧成团的集体“咬住青山不放松”

陈春芳是个党员,更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有自己的煤炭买卖,每年总能收入二三十万。住在县城生活富裕安宁的陈春芳,有机会总是不忘给乡亲们办点事。平日里,经常从县城给乡亲们捎东西回去,因他常年在外,人脉广、办法多、好说话,大家有事都愿意找陈春芳帮忙,而他无论事大小,都尽力而为。冬天,他看到村里乡亲们买的煤不好用,就给村里拉了两车68吨煤炭,挂车开不进村子,他就把煤卸在黄土梁村,再用小车倒进村里。陈春芳给乡亲们的煤炭一分钱不挣,还给两个五保户各一吨半煤炭过冬。一个乡亲说“小子,多少给你些钱吧,我有五保金,不然你赔的太多了”陈春芳说“钱不能要,国家能照顾你,我也能”。常年对乡亲们的帮扶,让陈春芳在乡亲们心中有了位置。还有一事,改变陈春芳的人生方向。车谷砣村一个乡亲生病到灵寿县医院看病住院,兜里揣了200元,看不起病更住不起院。找到陈春芳寻求帮忙,陈春芳帮助他联系住院,又给了2000元让老乡看病。老乡含泪拉着陈春芳的手说:“兄弟,你总借钱给大伙也不是事呀!回去发展吧,大伙有了钱,就不用借你的钱了”。

“一语激起千层浪”,老乡的话,让陈春芳久久不能平静。是呀!自己生活好了,老乡们还在生活的底层挣扎,需要有人带领他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这想法一旦产生,便如海潮翻滚,让陈春芳思虑万千,不能平静。他想到,车谷砣除了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更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晋察冀边区的后方基地,边区印刷厂、中国银行、后方医院、白求恩医疗队、抗大二分校等都曾驻扎这里,更有千年古茶树、著名诗人李学鳌故居等景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让车谷砣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早些年曾有人在这投资开发过旅游,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山里留下很多未完成的工程。

“回家,带领乡亲们开发旅游一起致富”。2012年,陈春芳回村参加车谷砣党支部书记竞选,全票当选。上任伊始,他和大家说了自己的想法,有些人持怀疑态度,说旅游这事,几年前都干过,他们没弄成的事,咱们能行吗?为了统一班子思想,陈春芳和村主任李建设连续召开双委会,邀请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商讨旅游开发事宜。同时带领大家到平山、阜平、赞皇等旅游景点考察,开阔大家视野。村子底子薄,陈春芳他们租了一辆面包车,大早起出发,中午一碗面条或半斤炒饼,再晚不在外面住宿,就是为了省些费用。

这一出门,乡亲们嚷嚷开了。“他们的景点远不如咱车谷砣的风景好,可是人家的日子却比咱好多了”“人家开发旅游,村里百姓跟着开家庭旅馆、农家乐都富裕了,咱们也干吧!”“咱这么好的景点,搞不好,只能怨自己没本事”看到大家积极性高涨,陈春芳知道时机成熟,是带领大家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了。趁热打铁,他组织党员干部连续开会讨论,认定“咬住青山不放松”是村里发展的法宝,最后确定了村里旅游开发总体十六字方针:共同参与、共同谋划、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全体村民一起开发,人人都是股东。村民自己成了股东,高兴的摩拳擦掌,都想大干一场,改变又穷又落后的面貌。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团成团的集体,没有什么是干不成的。

二、开山修下致富路,引来凤凰筑巢穴

开发旅游,自己既没那么多钱,又没多少经验,怎么办?招商引资。陈春芳带领班子四处寻找合作伙伴,功夫不负有心人,陆陆续续的有投资商来车谷砣考察,大家对这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都确信无疑,都觉得是投资兴业的好地方。只是看看那20余里3米宽的弯弯曲曲的山路,又打了退堂鼓。一个投资商说,车谷砣风景是好,但是光修一条进山的路就得几千万,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没2个亿拿不下来,投这么多钱,一时却见不到效益,还不如把钱放银行挣利息划算呢!

看一眼苍翠的青山,潺潺的小溪,美丽的家乡不输附近景点,再看一眼沟壑纵横、黄土飞扬的山路,像一堵墙堵住了车谷砣前进的路。陈春芳咬了咬牙,说了一句:“修不好路,就不会有投资商来。砸锅卖铁、开山劈地修好咱的路,不信引不来那金凤凰”。

然而,说着容易做着难。现有的路宽窄不一,宽处也仅有三四米,最窄的地方仅能通过一辆小车,路面更是坑抗洼洼,高低不一。修路,连开张吆喝的钱都没有。怎么办?自己垫。两委会上研究出集资标准:一百元起步,上不封顶。集资不计利息,不定还款时间,村里有了钱还你,没有钱,不能为难村里。陈春芳带头拿出5万,村主任李建设不甘落后也拿出5万。班子成员聂金平家比较困难,陈春芳说要不我们帮你出吧!但是聂金平不吭一声跑到石家庄亲戚家借了2万元。就这样,村双委班子成员你1万,我2万,硬是筹集了18万,有了劈山修路启动资金。看着陈春芳他们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村里老人们说“孩子呀,修路是好事,俺们全力支持,只是俺也没钱,搬石头也没劲,只能精神上支持你”“你们千万记得,别梁不回米再丢了布袋”看着乡亲们支持又担忧的目光,陈春芳也深深感到巨大的压力和风险。这条路,开始了就不能回头,走下去,再难,也要带领乡亲们把路修起来,把好日子过起来。

2013年,路基建设开始。首期施工,他们选择靠近车谷砣村的一段700米的路段,这段路坡大弯急,最难修理。大家说好,班子人员干活全部是义务,村民每天30元工钱。为了节省资金,村委班子几个人分工明确,管机械的早上六点钟就起床给设备加水、加油,施工队七点一到马上投入施工,这样一天能施工十个多小时,可以加快工程进度。晚上再集中开会,商量第二天的工作计划。有个叫狐仙洞崖的地方,高40多米,岩层有15米厚度,要想开通公路,这个地方必须打眼爆破,铲除岩石。可是这里山石不稳,多有裂缝,施工是最危险的。为了排除隐患,村委会成员把大绳绑在大树上,固定好栓在自己腰间吊在半空,用杠子和钢钎排除险石。有时候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施工,夜里打着手电筒持续工作。截至2014年,车谷砣这群汉子在陈春芳的带领下,硬是把700米险峻的路段由三米拓宽到八米,并把路基整理完工。

路再向外拓展,新的难题出现。路通过的几个村,涉及占地赔偿一系列问题。本来首期资金都是艰难集资,这巨大的赔偿款项又从何而来?无处寻钱。又是陈春芳站出来,他瞒着家人把县城140平米的商品房做了抵押,贷款30万。看着陈春芳为了把乡亲们拉扯到致富路上敢拼敢当,李建设也悄悄的把县城的房子抵押贷款30万,一并拿来投入到道路建设中。就这样,又筹集60万继续修路。

一边修路,一边协调。乡政府成立协调小组帮着车谷砣一起跑。因为协调小组工作细致、用心,大多数涉及到的农户都能通情达理,予以支持。可是个别的“牛角尖”也是有的。一个钉子户为了得到更多赔偿款,死活不让用地。陈春芳他们就每天干完活,晚上拎着酒菜到他家喝酒拉家常。陈春芳说:“讲道理不听,不能来硬的,咱就天天缠着你唠嗑,俺都不信开不了这块石头”几天后,钉子户被陈春芳他们这种为了干成一件事豁出去的劲头打动,同意占用他家土地。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由于修路通过的几个村子有人私挖铁矿,乱倒矿砂,不仅破坏周围环境,更是对道路损坏严重。为了支持车谷砣修好道路搞好景区开发,南营乡大力取缔私矿。这样一来,被取缔的私矿主都把怨气出在了陈春芳身上,认为都是他们搞旅游开发坏了自己挣钱的门路。于是,有人恐吓,有人找到家里威胁找事。陈春芳带着班子成员,不退缩,不让步,一面和找事的人摆事实讲道理,一面组织人员在被开采的矿石上栽植树木,一点点恢复地貌植被。

路一米又一米向着大山外延伸,社会上关注的目光也渐渐的投向车谷砣村。县扶贫办送来100万元体育彩票扶贫基金;县农工委也把车谷砣村定位“革命老区重点村”;带领村两委班子抓住机会,一鼓作气,在2016年春天完成了全部路段20华里的路基建设。经过多方努力,县交通局把这条路定位县道,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要投资兴建。

在开山修路的两年半,村委班子成员的工资卡都交给村会计,每个月工资到帐,会计取出用于修道,一开始陈春芳带头,后来就成了大伙一种自觉的行为。奔赴在致富路上,一个好的带头人,该是多么重要啊。

三、肩扛手抬造出两个高峡平湖

在开山修路的同时,陈春芳带领乡亲们在海拔 1500多米的山顶上修出两个塘坝。这个工程的建设也是困难重重,尽管县水利局技术勘测出一个好位置,可是几个工程队看了后都是扭头就走。一是工程量大,二是工地不通路,建材运不上去,三是不挣钱。这种情况下,村双委不气馁、不退缩,坚定决心,果断行动,带着乡亲们肩扛手抬硬是造出两个高峡平湖。

修塘坝所需沙子、水泥没有车辆通行的道路运不上去,只有1米左右的崎岖蜿蜒的石头路。十几个乡亲每天早上去工地每人扛上一袋50公斤的水泥,中午回家吃过饭返回工地时再扛上一袋沙子。刮风下雨、酷暑严冬,他们就这样肩扛手提,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山顶上修出了两座塘坝。超强度的劳动,每个人每天只有30元的报酬。在修建塘坝过程中,村里买了一辆旧三轮车和一台旧搅拌机,在修理厂修好,八个壮汉用绳子绑好,扛上肩头,硬是在1米宽的山路上把机器抬到了施工场地。遇到过不去的地方,乡亲们弓了背,背上搭上木板,让三轮车通过。这些大山的乡亲,在别人都因为困难而放弃的时候,他们却坚定了希望和信念,用最简单最原始的方式又建设了一个奇迹。

2016年春天,一座宽14米,高20米的主坝和宽5米,高7米的副坝顺利竣工。这样可容15000立方水的高峡平湖成了大山里又一处靓丽的风景。

在这两座塘坝里,车谷砣的乡亲散养了中华鲟和红鳟,供游客观赏垂钓,每条100元,这两个塘坝已经让车谷砣的乡亲们看到了希望和感受到收获。

四、自力更生培育野生猕猴桃,带动附近村发展沟域经济

车谷砣村多年盛产猕猴桃,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收入。为了增加产量,提升猕猴桃质量,车谷砣邀请河北省果品科研所来当地技术指导新的嫁接技术,赞皇林业局的技术人员试验2年不成功,车谷砣乡亲根据专家的指点,自己动手,反复栽种试验,2015年嫁接成功,填补石家庄没有野生猕猴桃的空白。临近县听说车谷砣野生猕猴桃嫁接成功,纷纷前来购买树苗。现今,上下临村都栽植了猕猴桃。秋天里,车谷砣的一道道山沟沟里,苹果、猕猴桃、核桃、各种野山菌、野山果……争奇斗艳,果香四溢,可游览,可采摘,可现场体会农家院里大锅菜、贴饼子、杏馇饭等乡土风味。车谷砣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不忘拉扯附近村一起致富,现在,黄土梁、南枪杆、南寺、团泊口都已经纳入沟域经济一起发展。陈春芳说,未来车谷砣这条沟,美丽有绿色支撑,富裕有产业支撑,幸福有小康支撑,五年内要和附近的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

五、引来金凤凰,种下新希望

陈春芳带领车谷砣乡亲,在致富的路上,一路跌跌撞撞,风雨兼程,他们从来没有退缩、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车谷砣人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了外界的瞩目,也吸引了投资商前来洽谈合作。经过认真选择,正定县塔元庄村委成了车谷砣的正式合作伙伴,目前双方合作已经开始。首先请专业旅游规划公司进行考察规划,利用景区独特的自然资源、优良的水质、空气特点,将景区定位为“中国车谷砣康养旅游度假区”,并分期开发建设。这将是国内首个以“康养”为主题的景区。目前,一期工程建设已经开始,要在古茶树旁边修建一座古茶祠,建设新民居和六千平米的停车场。占地5000平米的古茶祠已经动工在建,后续,还有仿古商业街、冷水养殖、特色农家院等独特旅游景点陆续开工建设。

2016年3月,石家庄市农工委在车谷砣召开老区项目现场会,有个领导参观后问陈春芳:“你们劈山修路,这么沉重的劳动,村民每天30块钱,双委不挣钱,这不可能,你们又不傻”。陈春芳回答:“那这么说,焦裕禄比我还傻”,见大家哈哈大笑,陈春芳从口袋里摸出一元钱“在大家眼里,这是一块钱,在俺们眼里它就是八块钱,车谷砣的路是乡亲们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俺们依靠的是老区精神”话刚落,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在陈春芳当选支书前的八年,村里因为贫穷落后没娶过一个媳妇。姑娘嫁出去,小伙子也倒插门走了不少。陈春芳当上支书后约定,谁能娶个县城附近的媳妇回来,奖励1100元。随着车谷砣的渐渐发展壮大,真的有两个小伙子娶了外地的媳妇,陈春芳落实诺言,自己出钱各奖励了1100元。曾经倒插门出去的小伙子找到陈春芳问:“俺们想搬回村里,接不接?”。陈春芳回答:“有人就有一切,你们只要想回来,我双手欢迎”,至此,已经有倒插门到正定、宁晋的两户人家搬回了车谷砣。

车谷砣的明天不再是一个只会种玉米、土豆的闭塞的小山村,它会成为山区旅游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太行山上,熠熠发光。走进车谷砣,不仅能看到苍翠险峻的高山,听到水流潺潺的回声,呼吸高氧的纯净空气,更能感受车谷砣人艰苦奋斗的卓绝精神和愚公移山的伟大气魄。

[责任编辑:张莉]
标签: 愚公   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