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胡鞍钢:中国经济,稳中求进,进中求好

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3月6日晚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为200多名清华学子开设《国情与发展: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专题讲座,详细解读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胡鞍钢依据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评价了过去5年我们在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创新驱动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并结合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和36个量化指标,采用目标一致法,让数据说话,让事实证明,重点评价了2017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结果显示,实有指标完成率均达到100%或以上,其中达到110%以上的有17项,占总数的40.5%,反映了十分突出的国家经济社会治理绩效。胡鞍钢表示,与 G20其他国家比较,在同样的全球经济增长低迷背景下,中国在6个宏观经济指标方面(经济增长率、工业产出增长率、CPI上涨率、失业率以及后两者构成的痛苦指数、财政赤字率)的宏观经济绩效是最好的。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优劣。”胡鞍钢以客观的数据、国际的比较,展示了我国相比于与其他国家在决策方面的优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专业化地比较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与他国的“国情咨文”,以及各自的编制过程,表明了我国政府的制度优势,以及制度优势带来的优异表现。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胡鞍钢介绍了2018年宏观调控目标和主要任务。对于报告中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的预期目标,胡鞍钢表示,“2011年以前我国连续7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8%左右,2012-2014年下调至7.5%左右,2015年下调至7%左右,2016年下调至6.5-7%,2017年定为6.5%左右,逐步实现了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变,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符合经济增长发展规律和客观实际,最重要的是,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这个速度也能够同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相衔接,今后三年GDP年均增速在6.3%左右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结合国情研究的成果,胡鞍钢以“两个大脑”“两手合力”“两条腿走路”“两个积极性”等形象的说法说明了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和特点。他表示,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阶段性特征看,改革开放后,中国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加速发展,1978-2011年GDP年平均增速达到9.9%,也打破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记录,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跨入下中等收入国家。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表现为经济规模超大,进入上中等收入水平,也进入中高速增长,其工作基调就是“稳中求进”。未来,当达到高收入水平时,可能进入稳定增长阶段。由此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规律性特征,从极低收入、低收入、下中等收入到上中等收入,再到高收入,相应的必然伴随着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再到稳定增长。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巨轮,实现了稳中求进,正在追求进中求好。

讲座最后,胡鞍钢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既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体现了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绩,提交了一份令全国人民满意认同的答卷!”他以此勉励现场所有人与国家兴盛同行,并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