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让革命历史不再“虚无”

核心提示: 中国革命历史是社会大众建立共识、强化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根基。当前,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以“价值中立”“碎片化叙事”“娱乐恶搞”等手段解构革命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消解了革命文化的严肃性。对此,我们应夯实理论、扎实史实、联系现实,增强革命文化的感染力,让革命历史更鲜活。

【摘要】中国革命历史是社会大众建立共识、强化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根基。当前,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以“价值中立”“碎片化叙事”“娱乐恶搞”等手段解构革命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消解了革命文化的严肃性。对此,我们应夯实理论、扎实史实、联系现实,增强革命文化的感染力,让革命历史更鲜活。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  革命历史  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07    【文献标识码】A

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见证,更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与借鉴。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伟大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来源与基础。在当前推进“四个自信”的伟大战略中,中国革命史是文化自信的实践来源,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基础。

近年来,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以学术研究为幌子,企图重构中国革命史,消解社会大众的革命历史记忆。这种试图解构中华民族革命历史传统的做法,对社会大众的情感造成了伤害。对此,我们需警惕历史虚无主义者解构革命历史、歪曲革命历史的种种做法,加强理论自信与思想教育,充分挖掘革命历史的思想价值。

中国革命历史是社会大众建立共识、强化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根基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认同的基础,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中国人民用鲜血和汗水写就了辉煌历史,孕育出鲜明独特的革命文化。革命历史凝结着坚定理想信念、优良革命传统、顽强战斗作风,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加强人民群众对革命历史的认识,有助于社会各个阶层凝聚共识,强化政治认同,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发展。

中国革命历史是社会大众建立共识、强化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到“四个自信”,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基础。当前,我国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必须充分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论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中国革命史是上述“两个必然”的历史见证,可以说,革命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革命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

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在革命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都是中国人民精神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精神文化传承的核心。唤醒中国人的革命历史记忆,有助于人们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提升社会大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凝聚力。

历史虚无主义者以“价值中立”“碎片化叙事”“娱乐恶搞”等手段解构革命历史

以“价值中立”来消解革命历史。近些年来,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以学术研究为名,打着价值中立的旗号进行所谓的“反思历史”“重构历史”,其目的是为了解构革命历史,试图用他们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革命史。在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看来,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与西方发达国家形成差距,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在近代历史转型中没有接受西方道路,没有坚持改良与妥协。因此他们极力贬低中国革命,如将辛亥革命视为激进的民族革命,认为五四运动的救亡意义大于启蒙意义,以否定中国革命历史斗争的实践性质来消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同时,历史虚无主义者在“反思历史”的幌子下,打着学术研究的大旗,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反对阶级分析方法,要求重新评定历史功绩。有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甚至还极力美化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认为正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才改变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状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不论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何种幌子,其所谓的重新评价中国革命历史只是一种手段。这些人的本质目的就是企图用解构历史与学术研究的方式来否定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

以“碎片化叙事”歪曲革命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者反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法所强调的宏观叙事,他们主张用碎片化的方式来建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枉顾历史事实,摘取个别模糊的、有争议的历史片段来进行所谓的“历史重构”。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还提倡所谓“历史细节考据”的方式,运用部分个人回忆录、零碎口述史资料歪曲革命历史,甚至篡改革命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者预设的立场及其研究方法均带有主观性、片面性,他们按照其各自的需要采取片面的、局部的、碎片化的叙事方式来切割历史材料与史实,进而达到模糊历史、歪曲历史的目的。

以“娱乐恶搞”弱化民众的革命历史记忆。近些年来,有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以娱乐恶搞的方式,肆意抹黑革命历史英雄、诋毁革命领袖,以博取人们的关注。如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历史虚无主义者戏称其为“革命暴徒”。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对革命人物的恶意攻击和肆意歪曲,在社会上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者娱乐恶搞的方式也开始转移到网络上,通过夺人眼球的标题和没有底线的调侃,使其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消解了革命文化的严肃性。

夯实理论、扎实史实、联系现实,增强革命文化的感染力

夯实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历史虚无主义者解构革命历史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应对历史虚无主义者对革命历史的解构,就有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揭露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本来面目,用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运用实事求是的原则及阶级分析的方法,让社会大众看到真实的、本来的历史,使之在正确的历史实践中看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扎实史实,用完整的历史叙事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袭。历史虚无主义不仅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与政治意图,还有隐蔽性、迷惑性的叙事表达方式。这种叙事表达方式之所以能够在社会大众中有一定的市场,与人们对革命历史认知不完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真正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就必须扎实史实,加强革命历史教育,强化人们共同的革命历史记忆。首先,我们要利用多种途径加深社会大众对革命历史进程、革命史实以及革命价值观的感知、认同,充分发挥各类红色革命资源的教育作用,加强对社会大众的革命历史教育。其次,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革命历史。

联系现实,与时俱进地保持革命历史的活力。要让革命历史更鲜活,就必须挖掘其时代内涵,联系社会现实,彰显其时代价值与意义。在进行革命历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将革命历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增强革命文化的感染力,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河南省本科高校党政干部考核、测评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8-ZZJH-12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永红、杨洋:《历史虚无主义对革命历史记忆的消解及其应对策略》,《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6期。

②陈志环:《网络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与治理——以高校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新疆社科论坛》,2017年第1期。

③龚云:《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红旗文稿》,2017年第17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革命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