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思想跨年”为何渐成时尚

核心提示: 传统跨年活动的核心是情感的交流和表达,但近年来辞旧迎新的跨年活动出现了新的变化,从以唱歌跳舞为代表的跨年活动转向演讲、“秀”的形式,出现了所谓的“知识跨年”“思想跨年”,这种逐渐流行、渐成气候的跨年方式反映了社会变迁过程中人们心态的特点和变化。

【摘要】传统跨年活动的核心是情感的交流和表达,但近年来辞旧迎新的跨年活动出现了新的变化,从以唱歌跳舞为代表的跨年活动转向演讲、“秀”的形式,出现了所谓的“知识跨年”“思想跨年”,这种逐渐流行、渐成气候的跨年方式反映了社会变迁过程中人们心态的特点和变化。

【关键词】跨年  社会心态  焦虑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辞别2017、进入2018年,人们突然发现,新年不仅带来新的一缕阳光,大家跨年的方式也在花样翻新。实际上,跨年形式的变化反映出的是时代的变迁,以及这种变迁背后人们心理的变化。

娱乐满足人们的放松需求,是最传统的跨年方式

消遣和娱乐是传统的跨年方式,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跨年的方式却大致相同。不管地位高低、财富悬殊、年龄长幼,经历了一年的辛劳,是苦是乐都到了一个节点,人们都愿意在这个节点上慢下来、停下来,回头看看走过的路,静心想想要做的事。大家把这个节点标记为新的开始,附加了再出发的希望。新旧交替少不了仪式感,从古至今,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窗花,既带来年的喜气,也表达出对新气象的渴望。传统跨年方式的重头戏是从除夕开始持续一个月左右的年节活动,美食、消遣、娱乐成为主要的表现方式。围绕着春节的系列“小节日”都会对应一些仪式性的活动,用来表达对于收获的感恩,对于先人的纪念,对于上天的敬仰,对于生命护佑的企盼,对于消灾免难的祈求。文艺成为年的重要表现载体,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纪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文艺表达形式,无论是常见的唱歌跳舞,还是各种形式的民间技艺,以及五花八门的互动游戏,都可以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增加一年美好回忆的储备。当然,传播方式的演变也在改变人们的时空体验,信息时代的人们逐渐形成了新的跨年习惯,人们身在四面八方却用同一种形式来跨年,经久不衰的春节联欢晚会、时尚的跨年演唱会、贺岁电影,满足着不同人群跨年的快乐需求。

情感是跨年活动的主线和永恒的主题

不管跨年形式如何多变、如何花样百出,跨年活动始终有一条内隐的主线,这就是人情,情感跨年是不变的主题。在几乎人人都在使用手机、每个手机都安装微信应用的今天,2017到2018年的跨年主题通过微信朋友圈相互感染,这个主题就是经由电影《芳华》唤起的人们对自己青春的追忆,关键词就是“18岁”。18岁是超过18岁的成人们集体的向往,重拾18岁,对于不同年纪的人是百味杂陈的。人们在朋友圈纷纷呈现自己青涩的18岁、28岁、38岁的照片……回不去的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相互感染着,为彼此不一样的18岁点赞。在经历着无数“年”的结点中,一代代人褪去青涩,在长者的审视和怀疑中不知不觉地成熟,风华正茂逐渐成为回忆,停留在影像、歌声、画面、事件中。跨年的时候,最能打动人们的是《常回家看看》《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样的歌声,是记录一代人人生命运的《芳华》这样的电影。天南海北,人们都会为年而聚,回到各自的出发点——家,一起跨年。亲情超越时空,亲情成为人们一年年打拼奋斗的动力。无论以往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遭遇了多少坎坎坷坷,人们还是会怀念逝去的芳华,珍惜生命中那些感动,唤醒生命的意义和激情。

“思想跨年”迎合了现代人的焦虑心态

社会变革的大潮裹挟着人们不断向前,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传统的跨年形式也正在被新的方式所取代。过去这几年,继微博、微信之后,直播成为年轻人热爱的形式。而直播除了娱乐、搞笑,还可以拿知识来兑换真金白银,直播答题成为人们“一夜暴富”的新寄托。现代社会的人们经历了太多的喧嚣,开始怀念恬静的田园生活。人们向往“诗和远方”,长途跋涉把自己年的节点和特别的地点联系起来,和特别的事件联系起来,和特别的人联系起来。在寒冷的冬天到南半球过一个盛夏的新年,到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迎接最早的新年阳光,离开人群走向极地、在绚烂的北极光映照中迎接新年,跨年有了新时尚。

其中,一种跨年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就是所谓的“知识跨年”或“思想跨年”。在2017到2018年的跨年活动中,有三场影响较大的跨年演讲,即深圳卫视直播的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更为企业界关注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回顾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和预测未来走势的“激荡四十年”,以及面向大众的浙江卫视“2018思想跨年”晚会,在晚会上请来了高晓松、马东、张召忠和吴晓波几位知名知识精英。根据尼尔森网联mTAM的收视率数据,从2017年12月30日晚到2018年1月1日凌晨的跨年活动中,收视率最高的是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2018跨年演唱会”,紧随其后的是江苏卫视的“2018跨年演唱会”、30日晚的浙江卫视“领跑2018演唱会”和东方卫视“2018圆梦东方跨年盛典”,这些歌舞类晚会的收视率在1到2之间,而浙江卫视“2018思想跨年”的收视率也达到了0.37,深圳卫视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为0.14。吴晓波面向中国众多企业家的演讲,也受到了关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阶层的普遍关注,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全社会传播。把一个或几个名人的思想性、知识性演讲与明星云集的跨年演唱会并置,能有这样的收视率无疑是很不容易的。值得注意的是,罗振宇“时间的朋友”和吴晓波“激荡四十年”的演讲现场都是需要付费的。罗振宇号称跨年演讲要连续做20年,20年套票是40000元;2018年的受众除了电视观众外,会场可以容纳1万人,票价分为680元、980元、2080元和3580元。吴晓波的演讲会在无锡灵山梵宫举行,到现场自然是要购买门票的,想看演讲的视频和文字,也需要通过其自媒体平台付费收看和阅读。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决定了社会的趋势,这样一种围绕知识的新流量预示着什么?不菲的价格下为什么会有众多的拥趸者,以及不低的收视率?众多的观众和读者可以从这几个小时中得到什么?他们希望获得什么?总览这些演讲的内容,清晰可见的主题是焦虑,对于机会、趋势、未来如何把握的焦虑。吴晓波描述着“中产阶级的恐慌”,罗振宇给听众开“脑洞”、通篇解答六个焦虑的问题:“不是强者,是否还有登上舞台的机会?刚刚进场,怎么找到玩法?如果我跟上变化,有没有可能被淘汰?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遇到天花板?中国经济增长有没有可持续性?中国经济能否赢得良性的全球发展环境?”这些问题的更直接的问法是:“我们这家小小的创业公司能不能长大?社会阶层是不是真的像有人说的已经固化?我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该让他们上哪种学校?”高晓松则回答了对“未来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我的工作,让我失业?”的焦虑。无论是标称“知识跨年”还是“思想跨年”,其实都迎合了人们希望在新年伊始获得点拨、消除心中困惑和焦虑的期望。而实际上,无论是知识还是思想都是系统的,短短几个小时不可能速成,机会对于每个人也是不同的,未来趋势的判断还是要靠自己。几个小时的演讲听下来,有的人觉得讲了一些常识,有的人觉得不仅脑洞未开,反而更加焦虑了,焦虑从旧的一年跨到了新的一年。

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让许多还年轻的知识阶层人士有跟不上时代的感觉,对未来不确定的感觉萦绕在每个人的内心,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和问题都会汇集为普遍的焦虑,弥漫于社会,这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常态。社会的进步使得人均寿命大幅延长,而快节奏的发展、变化和竞争又使得人的生活被不断压缩,张弛的生活节奏被打乱。过年的传统本是放下一切的休息、休闲、情感、天伦,如今已经成为下一年的准备和起跑。在商业社会中,跨年晚会可以给一些人带来快乐,却不能消解另一些人的忧虑;为现代社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开出药方、包装成为打包的商品,也可以满足某些人的需求,在形式上或内容上。跨年,成为一种寻找心理轻松的有效或无效的仪式,成为慰藉忐忑的新的消费方式。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参考文献】

①谭宵寒:《跨年演讲大爆发:听完罗振宇吴晓波的人更焦虑了》,新浪网, 2018年1月4日。

责编/杨鹏峰    美编/于珊

[责任编辑:宋睿宸]
标签: 思想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