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如何加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而民族地区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攻坚部分,对于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教育资金保障,壮大民族人才师资队伍,加强我国民族地区人才培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而民族地区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攻坚部分,对于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教育资金保障,壮大民族人才师资队伍,加强我国民族地区人才培养。

【关键词】民族地区  人才培养  区域协调   

【中图分类号】C957    【文献标识码】A

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工作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为我国未来五年甚至更远的阶段,指出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争取做到学做结合,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基础。针对当前重之又重的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高度重视,指出“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并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传达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思想。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也从战略高度强调了人才工作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工作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文化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方面。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这些都是指导我国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方针。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历史使命,发展教育事业、重视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国是我国当前需要完成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而搞好民族地区的人才工作,加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是实现前述目标和任务的重要方面。但是,目前我国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层教育条件仍需不断完善。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水平、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教育条件较为落后,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旧,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且基层教育的教师队伍呈现出老龄化趋势。

学生对外交流语言环境障碍问题凸显。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在日常的生活、交流、工作、学习过程中多使用本民族语言,学习和使用汉语的语境较为缺乏,造成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尤其是在乡村的青少年,汉语水平偏低。这不仅给少数民族学校的授课带来了困难,也阻碍了少数民族学生与外界的交流。

教育教学创新改革力度仍需加大。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学校布局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特点,不利于进行规模办学。也正是因为这样,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提供的各项教育政策支持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及发挥。

师资力量仍需加强。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导致教师待遇较差,自愿到少数民族地区任教的教师不多。另外,由于语言沟通上的限制,只有少数教师有资格、有能力到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任教,一位老师同时教数门功课更是普遍的现象。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范教育水平较发达地区偏低,因此培养出来的教师水平也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在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中,高层次领军人才资源仍较缺乏。这主要是因为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人才强校战略没有全面深入地理解,同时也因为民族地区教育资金和教育资源匮乏,难以吸引人才。

课程设置仍需不断优化。民族地区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指的是课程科目设置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课程设置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小学。当前我国大多数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通常在幼儿园或小学阶段就设置英语、美术、音乐、思想品德等全面发展课程,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专业老师的缺乏,可能整个小学期间或者中学期间都不会开设相关课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创新培育民族地区人才的路径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人才工作的精神、指导思想和重大方针、政策,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体现出来的人才战略思想基础上,针对我国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要培育民族优秀人才,可以从几个方面创新路径。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进行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时,要把握民族地区特色,在民族地区现有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时要坚持国家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整体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改善民族地区教育环境。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物理环境上进行改善;二是通过政策倾斜、政策补贴、政策优惠等措施,对教育软环境进行改善,从而整体上实现各民族之间的教育平等。

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提供教育资金保障。针对民族地区内部在短期内难以解决资金问题的现状,国家需要对其提供支持,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使得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资金得到保障。另外,仅靠国家财政支持并非长久之计,更重要的还是要发挥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采取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争取早日达到充分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物质水平。

推进内地民族班混班教学制度,扩大民族学生的对外交流。之所以出现民族地区学生对外交流障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少汉语交流语境和对外交流途径。通过内地民族班混班教学,可以促进和增强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帮扶,最终解决语言障碍问题。

加强少数民族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学校教育等级和水平。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一些民族地区学校的设置并不符合学校建设的标准,比如学科设置不合理、师资配备不齐全、课程设计不科学、教学设施缺乏等。对此,应加强少数民族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学校教育等级和水平。

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壮大民族人才师资队伍。高层次人才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人才培育氛围,使优秀民族人才工作在科学引领和良好环境中开展,是必要的。

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难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优秀的人才培育者。因此,可以建立专门体系对民族教育人才进行培育,让其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技术,学有所成后回到少数民族地区任教,从而培育更多的优秀民族人才。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

【注: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高等教育评估认证制度下的院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6JGZ1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沈荣华:《习近平人才观的核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民论坛》,2017年第15期。

②唐国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现代教育管理》,2017年第11期。

责编/贾娜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人才培养   民族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