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官场“大忽悠”缘何产生

核心提示: 官场“大忽悠”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会给实际工作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甚至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政府公信力。治理官场“大忽悠”,需要慎重提拔任用干部、解决干部不作为问题、改革创新领导干部工作制度。

【摘要】官场“大忽悠”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会给实际工作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甚至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政府公信力。治理官场“大忽悠”,需要慎重提拔任用干部、解决干部不作为问题、改革创新领导干部工作制度。

【关键词】官场  “大忽悠”  形式主义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官场“大忽悠”,实际上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重形式、不重实效,而官僚主义重当官、不重干事,这两个实际上是孪生兄弟。干部既想升官、想要政绩,但是又不想干事、不想下苦功、不想深入实际调查,因此导致“大忽悠”产生。这里的“忽悠”,主要是指小官僚“忽悠”大官僚。官场“大忽悠”其实很少能够“忽悠”老百姓,因为老百姓知道实际情况。虽然“大忽悠”只能“忽悠”上级部门和领导,但是“忽悠”产生的影响,却是由普通民众承受。“大忽悠”们往往“拍脑袋”决策、随意决策,不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没有真正了解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最终导致决策与实际情况不符,不仅给实际工作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危害,而且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官场“大忽悠”产生的原因

“大忽悠”形态各异,但主要是下级官员“忽悠”上级领导,层层“忽悠”。官场“大忽悠”的产生,首先是因为官僚主义作祟。当上级部门和领导制定的政策、工作要求、规划、部署等不符合实际情况,下面干部很难完成上级的要求,而上级又不断地检查、评比、考核等,导致下级干部只能通过作假来“忽悠”。某些干部认为上级部门和领导需要的是数字、是表面效果,所以就通过数字、表面效果进行“忽悠”,至于实际情况如何,则是不用理会的。而上级部门和领导得到了想要的效果,尽管数字、政绩等都是假的,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实效,甚至产生了负面效果,但是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上级部门有些领导干部洋洋自得,甚至向更高一级的领导汇报这一假政绩。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决策层面着手,进行认真反省。做一名好的领导干部,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用人,二是决策。如果决策出现问题,那么无疑将会影响很多人,所以在决策方面,领导干部一定要慎重,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也是治理官场“大忽悠”首先需要解决的。

其次是由于惰性原因。一些干部不愿意俯下身来了解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地做事。做好任何事情都是需要花力气和精力的,但一些干部不愿意花力气,却又想要政绩、想要得到上级领导的夸奖,那么就只能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进行“忽悠”。事实上,“忽悠”的成本非常高、代价非常大,虽然会产生一些“一阵风”“一刀切”的表面成果,但最终什么也不会留下,甚至会产生负面效果。

最后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官场“大忽悠”的产生,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官本位”文化是有一定联系的。有些人一旦当官,官位越高、架子越大,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整个社会的氛围,即“官本位”文化的氛围。在我国,官员是受到格外尊崇的职业,所以官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这导致一些人一旦当官,就成为了“全能人才”,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说,助长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官本位”文化氛围下,如果官员自身不够清醒、不够理智,那么就很容易自我膨胀、脱离群众,最终导致“大忽悠”产生。

此外,官场“大忽悠”的产生还有其他原因,比如“面子文化”。中国人重面子,而很多形式主义其实就是“面子工程”,重形式不重内容、不重实效,实际上就是重面子、不重里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政治文化对于目前我国的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正面的政治文化可以在社会领域、在党内产生良好的效果,反之,则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治理官场“大忽悠”必须要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

治理官场“大忽悠”需要慎重提拔任用干部、解决干部不作为问题

治理官场“大忽悠”,需要慎重提拔任用干部。如果在选人用人上更科学、更谨慎,不给投机取巧、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的干部可乘之机,这对解决官场“大忽悠”这一现实问题是有益的。如果在干部提拔任用问题上出现错误导向,让大家认为善于“忽悠”的干部能够得到提拔、受到重用,那么就会有人争相模仿,最终导致形式主义不断蔓延、不断扩散。因此,在提拔任用干部方面,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治理官场“大忽悠”,需要解决干部不作为问题。干部不作为问题涉及监督制约、责任追究、激励关怀、容错纠错等各方面的制度。要真正从制度设计和执行上下功夫,形成一种激励领导干部干事的良好制度环境,真正做到让干事的干部、老实的干部不吃亏。让干事的、埋头苦干的人不吃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导向,而在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坚决克服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才能够凝心聚魂、强身健体。

治理官场“大忽悠”需要改革创新领导干部工作制度

治理官场“大忽悠”,除了决策、干部提拔任用等重大问题的制度、程序必须健全完善外,许多涉及领导干部平常工作的制度也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比如说各种检查、评比、考核等。

第一,要弄清楚考核、检查、评比的目的是什么,不应该为了考核而考核、为了检查而检查。现今一些地方和部门本末倒置,考核的目的仅是为了评比,没有产生具体的实效。但实际上,考核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这种考核、评比,督促工作的完成,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忽视了考核、检查、评比的目的,仅是为了评出优劣,那么也就失去了考核的意义。当前我国实际工作中的一些评比意义并不大,反而导致一些地方为了应付评比,进行作假、进行“忽悠”。

第二,考核评比需要把握一个度,如果考核评比的目的很明确,那么这个度的问题就非常重要。评比、检查、考核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考核评比过多,会导致地方疲于应对,耽误其正常的工作。当前,我国有些地区存在检查、评比不断的情况,而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下级单位不得不进行“忽悠”,应付了事。检查、评比、考核为什么会出现无休无止、没有度的情况,主要是受有关部门和领导不正确政绩观的影响。有些部门和领导认识不足,认为只有通过评比、考核等才能凸显出自己的政绩。事实上,必要的考核及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问题,如果太过的话,检查、考核的效果反而会走向反面,导致“忽悠”产生、政府公信力下降。

第三,“忽悠”的产生还与干部的作风有关。要通过教育,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弘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及作风。

总而言之,官场“大忽悠”的产生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会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产生和蔓延,必须综合各方面举措加以解决。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导;人民论坛记者孙渴采访整理)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华网,2017年12月11日。

责编/贾娜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