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教育参阅 > 正文

做学生心灵的守望者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我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润泽心灵、以心育心的过程。在我看来“教育需要载体,成长需要体验”,教育应该从小处入手、脚踏实地、创设情境,让孩子在“体验”中从“心”而育,真正提升德行素养,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大器之才,用爱为学生的心灵搭一片生命的绿荫。

郑可珍老师

郑可珍老师

童蒙养正,习惯先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好习惯的养成,用优秀文化培育良好的习惯,这是滋养人生大树根基的重要养料。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给现代教育带来丰厚的营养滋润,也给我的教育之路带来深深的启迪。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在班级推行传统文化学习、诵读等活动。我一方面通过诵读、讲解《弟子规》,践行《弟子规》中蕴含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一方面编辑了《孝敬父母,承担责任》杰出育新学子自我管理手册,引领学生每日认真落实,逐步带领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教师不仅要当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更要走进学生心灵,做他们心灵的守望者。润泽心灵,这是扎根的教育,根扎不下去,枝繁叶茂就无从谈起。我的座右铭就是“浇树浇根,育人育心”,每次跟孩子聊,都要跟他们聊透了,入脑入心,让孩子真正认同。我相信只要真心对他们好,孩子都会感觉到,他们会用自己的行动做出回应。很多学生对我的评价是“严格”,但每次谈话都是高兴来、高兴走。孩子都愿意和我说心里话,更愿意我“请家长”,因为每次请完家长后,孩子们都会感受到家长的巨大变化――“我妈妈与我说话的语气变柔和了……”“开始表扬我了……我受宠若惊哦……”这些都是被请家长后,孩子们的开心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关乎孩子生命根基的稳固,所以做好家校沟通尤为重要。每次家长会,我都会设置一个主题讲座,如“教育需要载体,成长需要体验”“好习惯成就孩子的成功未来”“父母身份――君、亲、师”等,每次家长会主题不同,形式不一,达到了家校密切配合的教育效果。

爱是滋润生命之根的必备养料,我们班的班魂是“爱”,彩印的心型“爱”字贴在教室醒目处。我提倡师生、生生相处均以“爱”为本,让孩子们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开心的学习生活。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明白,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是教育的根基,也是教育的归宿。于是,我对每个孩子都付出细心的呵护和关爱。 有一位学生在生物期中考试总结里写到:“我喜欢上生物课,因为是班主任郑老师的课”,而这样的评价于我,足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奉献爱心,我在班内为甘肃、西藏等边远贫困地区组织捐衣物、书籍献爱心活动,并邀请家长参加,成立“爱心捐献小组”,每月一次把收集到的充满孩子们爱心的衣物等通过邮局寄向远方,每个邮包内都有孩子写给远方孩子的热情洋溢的书信及祝福词,让爱成长为无疆的力量,感染每一个可爱的生命个体。我相信心与心的交融,才会让德行延绵,才会让师爱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成为滋润学生一生成长的养料。

大树枝繁叶茂在于根基坚固;学生快乐成长、成德达材,在于心正德高。我愿做学生心灵的守望者,用慧心去发现、用爱心去滋润、用耐心去守望、用信心去引领,让学生如翠绿的春苗沐浴着爱的雨露茁壮成长。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中学部生物教师)

[责任编辑:李盟盟]
标签: 守望者   心灵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