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办实事、解民忧 > 正文

陆汉文:株洲市社会扶贫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社会组织、社会化个人等社会力量逐渐发育和发展壮大,社会扶贫资源不断增多,成为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支撑。然而,社会扶贫资源如何提升其扶贫效益,如何配置到最需要的人群身上,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一些捐赠主体和公益机构简单追求舆论影响,跟着舆论焦点提供扶贫资金、设计实施扶贫项目,致使相关资金和项目未能瞄准其本应帮助的贫困人群,影响到扶贫开发的实际效果和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2014年,国家将每年10月17日确定为“扶贫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加大了社会扶贫动员宣传力度,指明了提升社会扶贫精准度的基本方向,为提高社会扶贫资源的配置效益提供了制度保障。几年来,全国各地大力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探索社会资源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开创了社会扶贫事业的新局面,创造了一些很有制度创新意义和借鉴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湖南省株洲市通过“一张网、一个联盟、一支基金”建立的社会供给与脱贫需求精准对接机制就是突出例子。

社会扶贫网:精准获取脱贫需求的技术平台。株洲市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和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开发推广手机客户端脱贫需求发布系统,向社会募集智能手机免费赠送给贫困户使用,引导他们成为该系统注册用户,使贫困户都可以通过社会扶贫网表达脱贫需求。与此相配套,株洲市建立“市设管理办公室、县设管理中心、乡镇设服务站、村设信息点”的四级运行管理体系,对社会扶贫网特别是脱贫需求发布系统进行运营维护与管理,确保真实信息、迫切需求能够及时发布,过滤掉不合规、不合理的需求,让社会资源及时、精准对接审核通过的脱贫需求。至2017年9月25日,株洲市社会扶贫网共有注册管理员1593人,有贫困人口的村实现管理员全覆盖;共有5.28万贫困户成为社会扶贫网正式用户,占全市贫困户总数的99.8%;共有注册“社会爱心人士”12.1万名,对接脱贫需求4.29万条,占核准发布的脱贫需求总数的58.5%。除此之外,株洲市还在手机客户端植入全市社会扶贫微信公众号和帮扶干部、村级信息管理员、医疗、就业、信访举报等5方面联系电话,使贫困户“动动手指滑滑屏”就可以及时获取扶贫政策信息、发布需求信息以及获得点对点医疗、就业、信访等方面服务,建立起脱贫需求高效传播与对接的技术平台。

社会扶贫联盟整合供给民间扶贫资源的组织载体。株洲市共有400多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组织,包括商会、协会、志愿者联合会等,这些组织中蕴含着扶贫开发的丰富资源。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株洲市委、市政府及有关行业部门通过发布倡议书、召开座谈会等措施,引导社会组织在自愿基础上注册成立株洲社会扶贫联盟,由以动员、凝聚、协调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据2017年9月统计,株洲市社会扶贫联盟共有429名会员单位,包含行业协会、异地商会、慈善机构、企业单位等各方面社会力量。会员单位在联盟指导下,动员职工下载安装中国社会扶贫网手机APP,注册“社会爱心人士”,表达捐款捐物和志愿服务信息;发挥行业优势,捐献药品、食品、家用电器等生活用品,捐赠资金;免费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供就业岗位。不仅如此,会员单位的积极参与还带动株洲市乃至株洲在外商会等更大范围内社会资源投向株洲市扶贫开发事业,汇聚形成社会扶贫的滔滔洪流。为用好各种渠道捐赠资源,株洲社会扶贫联盟设立 “健康扶贫专款”、“教育扶贫专款”、“安居扶贫专款”和“爱心物资仓库”,三项专款分别用于解决贫困户就业、就学和住房等方面困难,爱心物资仓库用于对社会各界捐赠物资进行分类保管和对接解决贫困户吃、穿等方面困难。至2017年9月底,株洲社会扶贫联盟已确定资助3312名“一次性可治愈疾病患者”个人零付费治疗疾病,完成资助937名贫困大学生学费350万元,为4975户贫困家庭各提供5000元危房改造资金,成为株洲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力量。

产业扶贫投资基金社会化和市场化的金融扶贫渠道。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开发式扶贫的基本途径,融资难、融资贵则一直是企业和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投身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障碍。为了消除这个障碍,株洲市引导若干骨干企业为发起人,出资10亿元,撬动银行资金20亿元,设立产业扶贫投资基金。基金由专门的投资管理公司进行管理,采取股权、债权两种投资方式,专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进行支持。具体项目由扶贫部门负责推荐,投资管理公司组织开展可行性调查并提交调查报告,扶贫办、财政局、农委等政府机构与基金发起人、管理方共同组成投资咨询委员会,根据调查报告决定是否对推荐项目进行投资。获得投资的项目既要满足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稳等经济效益要求,又须具备扶贫脱贫效果好这个关键社会功能。至2017年9月底,株洲市产业扶贫投资基金已安排5000万元,采取债权方式按3%的年华利率,对100个小而优、见效快的产业项目进行投资;安排9.5亿元,以“优先股”的形式,对1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投资。这些投资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而促进贫困户土地流转或入股、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为贫困户及贫困乡村形成持续增收能力、内生发展能力开辟了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不缺少扶贫济困的爱心和力量,缺的是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株洲市社会扶贫的实践探索正是在搭建平台、开辟渠道、构建社会供给与脱贫需求精准对接机制方面做出了制度创新——通过社会扶贫网精准识别终端脱贫需求,依靠社会扶贫联盟动员民间扶贫资源并整合对接经认定的脱贫需求,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开辟基于社会力量的金融扶贫空间并运用市场机制精准扶持产业扶贫项目。但值得注意的是,株洲市社会扶贫实践中,不论是脱贫需求的精准识别方面,还是社会扶贫资源的动员和供给方面,政府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基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的脱贫需求表达与审核认定、社会组织和民营企业和参与精准扶贫的动员和组织协调等,都离不开政府的巨大能量。这揭示了社会扶贫与政府扶贫协同发挥作用的重要性,也反映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在减少政府人力投入和影响力介入的情况下,如何维续乃至增强社会资源投入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并与政府扶贫形成协同效应?如何构建社会扶贫的长效机制?笔者认为,建立健全公益市场的生态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进社会影响力投资、公益债券等公益业态发展,应该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向,值得株洲市及其他已具备较好社会扶贫基础的地方进行探索。

作者简介:陆汉文,华中师范大学中部地区减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