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蔡小伟:学习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四个体会

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1228日,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讨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成功召开。以下是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蔡小伟的发言。

感谢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们在这里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学习,并得到大家的指导。我的发言主题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准扶贫思想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一定要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摆脱贫困》这部著作。这本书出版于1992年,主要围绕福建的闽东地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系统提出了贫困地区如何摆脱贫困的科学主张,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这本书中提出的许多富有创见的思想和方法,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整体。比如这部书里强调,“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神、以及“行动至上的工作作风”“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造血功能”“扶贫先要扶智”“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的扶贫开发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福建留下了许多富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思想观点,至今仍闪耀着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期提出的扶贫开发理念,是新时代扶贫开发思想形成的源头。体现党的根本宗旨,注重精准发力,强化内生动力,创新体制机制。可以说,福建是新时代扶贫开发思想的发源地、实验场。从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开发思想看,精准扶贫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是不忘初心、心系扶贫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就不是社会主义。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把脱贫致富作为矢志不渝的工作情怀,他敏锐地提出应当把解决吃饭、穿衣、住房问题为主要内容,将摆脱贫困作为工作的主线,为下一步实现跨越发展打基础、创条件、蕴能量。当时他在福建宁德地区,那个地区是相对比较贫困落后的地区,习近平同志刚到宁德工作的时候,当地的干部群众有一个很迫切的愿望,就是要赶超其他地市,希望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习近平同志从实际出发,认为首要任务是摆脱贫困。后来习近平同志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期间,始终以摆脱贫困,奔小康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长期关心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亲自推动解决茅草房和廉价船的问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消除贫困为主要内容,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实现扶贫和扶智相结合,坚定不移推动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

第二是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要在全社会弘扬真抓实干的风气。真抓实干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福建工作时提出来的。在福建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精神。为解决老区和少数民族建制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这些地区老百姓的幸福感,他积极推动了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工程,以及在全国率先实施异地扶贫搬迁的造富工程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突出产业扶贫,加强交通扶贫,水利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等。从“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问题”等要求体现出了习近平总书记真抓实干,注重落实的工作作风。

第三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开发能不能收获成效,成效能不能得到巩固,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扶贫开发推进到现在,重在精准,成在精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精准脱贫思想,就是要勇于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了多项找准穷根,着眼长远的创新举措落地。针对船民,他提出了一个“上岸工程”,为这些住在船上的贫困户在岸上建居所,这项工程得到了当地渔民的欢迎。针对山区因病致贫、因残治贫的村民,则提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相互帮扶的“一对一帮扶”解决方案。贯彻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需要我们努力突破传统体制机制的禁锢,勇于创新,完善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的“领导挂钩”“三海协作”“对口帮扶”“园区共建”“生态补偿”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改革创新精神,激活贫困地区发展的动力。

第四是实事求是,把握规律的科学态度。新时代扶贫开发思想准确把握我国阶段性的特征,积极探索规律,自觉遵守规律,按照规律谋划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和脱离实际空喊口号。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和福建其他地方工作期间,提出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等这些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精准扶贫实际上就是基于客观规律的科学扶贫,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既部署扶贫脱贫的任务,又提出怎么扶贫,如何脱贫的问题,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了一个典范。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扶贫探索和实践,我们倍感温暖,也倍感责任,信心迸发,力量迸发。前两天福建召开了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的三大战役其中一大战役就是精准扶贫攻坚战,国定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省定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的目标任务。福建的贫困人口很少了,国定的贫困人口,省定的还有几十万,十八大以前还有140万,这五年来减少了20来万,这20来万大部分都是省里定的,比国家定的标准要高。这样的一个对比下,福建省将聚焦在全省23个扶贫重点县,这是我们自己定的23个县,和2201个贫困村,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加大扶贫力度,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早日实现稳定脱贫,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我们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单位,也要深入学习贯彻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好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的扶贫开发思想。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为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也恳请人民论坛,包括人民日报的各个媒体以及各中央媒体,能到福建来调研,带领我们一起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

校审/孙娜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习近平   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