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媒介化政务模式的纠偏与创新

核心提示: 目前,我国媒介化政务模式正处在探索期和磨合期,存在政务与新媒体粘性不足、媒介影响力弱化、互动效率低以及舆论危机引导滞后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在政府职能转型中加强媒介化政务模式的纠偏与创新,提高政府在媒介政务发展方面的综合能力。

【摘要】目前,我国媒介化政务模式正处在探索期和磨合期,存在政务与新媒体粘性不足、媒介影响力弱化、互动效率低以及舆论危机引导滞后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在政府职能转型中加强媒介化政务模式的纠偏与创新,提高政府在媒介政务发展方面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媒介化  政务模式  政府转型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媒介化政务模式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过程中所选择的新型服务工具和载体,是“互联网+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要表现。在新媒体网络时代中,主动参与新媒介,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发媒介化公共服务渠道、创新公共服务类型,成为我国政府优化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趋势。

启动媒介化政务模式具有时代必然性

第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出挑战。新一轮的经济、社会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优化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联性。经济杠杆撬动了我国社会创新发展的齿轮,一切社会治理的要素都与经济条件支持下的新媒介环境联结起来,迫使政府为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快速认识到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在政务信息传递方面的不足,主动融入到新媒介环境之中。其目的在于及时抢占新媒介的公共服务阵地,掌握政府在参与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新媒介话语权。

第二,公民公共参与需求与现实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加速了新媒介政务的启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阶层经过新的组合与分化形成了更加复杂的利益诉求,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公共服务及参与意识显现出了传统政府运行模式下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也体现出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滞后性。因此,政府为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率与有效性,在政府网站乏人问津的情况下,主动借助第三方热门平台开辟政务新领域成为了一种明智的选择。

第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发展对新媒介政务形成现实需要。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思维理念、方式方法、治理手段等多种现代化。要求政府不断从管理型政府逐步转变成为信息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以及责任型政府,目标导向是建立新型现代化政府以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这要求政府的公共服务模式必须要实现方式立体化、角度多元化与模式多样化。客观上促使政府部门不断向新兴媒介求助,力求打破扁平化的公共服务模式,将现代化政务与新媒介融合起来,进一步拓展政府公共服务的新职能,体现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对媒介化政务模式的客观需要。

新媒介政务平台的整合能力不足,对公共舆情危机的处理尚待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需要在转型的过程中不断倾听民意、把握需要,努力消除分歧、形成统一话语,目前我国政府的新媒介政务实践能力还有待提升,在发展创新方面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第一,政务与新媒介的粘性不够,使政务平台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弱化。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在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等平台“开门立户”,但开通了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并不代表在新媒介领域、在网民中间站稳了脚跟。事实表明,一些新媒介政务平台的服务质量不高,公众意欲再次访问的动机不强,政务平台与公众的访问意愿缺少粘性。一些政府的新媒介政务平台缺少地方性特点,发布内容照搬照抄,对区域内公民的现实需要、区域特点、发展动向、具体化服务涉及不够,体现不出功能性与服务性。

第二,对政务信息的整合能力不足,公众的公共参与权与知情权无法充分满足。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新媒介平台缺少对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信息广泛收集和发布反馈机制。由于信息内容不及时、不核心使政务信息的每日更新传播力不强。以政务微博为例,必须保证每日多次更新以维护政务微博在新媒介平台中的活跃度,从而吸引粉丝的关注。但由于信息不能紧扣热点,对公众的最新需求缺少精准定位,以至于所发布的信息反响不大、掷地无声。

第三,新媒介政务平台的主动互动、高效互动不足。新媒介政务平台与传统政府公共服务渠道的区别在于互动性更强。公众诉求需要从利益申诉的渠道留言表达意愿,这种互动模式下的政府回应往往要在一定的工作日时限之内,但新媒介政务平台则能够实现便捷的互动反馈,理论上可缩减公众的信息等待周期。但事实上,很多政务微博、微信的信息回应较为迟钝,对新媒介便捷的信息传输功能利用不充分。

第四,对新媒介场域公共舆情危机的处理能力不足。政府在引领舆论导向、维护社会主流话语权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几年来爆发的多次网络舆情危机,体现出政府在舆论引导和危机应对方面的能力弱化。尽管在一次次的舆情危机引导失利之后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但缺乏新媒介舆论危机预警机制和完善的危机处理体系仍然是客观现实。主导舆论、化解危机、维护社会稳定是新媒介政务发展的主要职能,一旦失去舆情危机处理的主动权,将引发一系列的消极效应。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对媒介化政务模式的有效运用

塑造“互联网+公共服务”理念,增强政务平台的网络粘性。从增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入手,提升信息资源的权威性和独特性,加快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与资源共享,建立政府部门的网格化信息供应链。在横向上要保持部门协调、信息互通,纵向上要形成各级政府及时互达的信息持续循环状态。部门之间要打破信息壁垒,加强协调适配,建立政府部门资源数据库,形成政务平台信息发布的合力,逐步拓展政务微博的生活服务功能。

保持信息敏感度,坚持走在新媒介发展的前沿。政府一方面是网络信息环境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主要参与者。对新媒介发展的敏锐触觉是政务平台有效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先决条件。政府不仅要保持政务平台信息的新鲜度,同时还需对网络社会最新的动态、语言风格、热门事件、公众情绪等加强把握,及时提炼有效信息,变追赶热点为引领热点。主动向成功的公共服务自媒体学习,注重吸纳优秀的信息化服务人才,逐步打造互联网前端的权威政务新平台,使政务平台成为信息源和集散地。

主动增加互动频率,让群众的诉求回应有声。进一步增强网络强国意识,依靠新媒介政务平台打开政府新型公共服务模式的“品牌影响力”。政务微博、微信等平台的运作必须建立常态化在线互动模式,采取后台人员轮岗循环服务的方法,主动适应新媒体网络的24小时运转环境。主动参与民意互动,就群众关心的问题在线答疑。开通政府主要管理层的在线答疑渠道,将政府公开日、市长热线等线下互动模式包含进来,主管负责人要积极参与定期开展的“微访谈”,就群众关心的公共服务问题加强沟通,提供最权威的答案,展现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在新的媒介舆论环境中打好舆论攻坚战。舆论引领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和主要任务。舆论问题解决不好,社会稳定就难以保障。因此,要快速建立危机舆情应对机制,加强舆情危机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与事后处理。主动加强民意互动,“尽可能更早、更快、更及时、更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打赢网络舆论战。在舆情危机中及时把握政府话语权与解释权,需要政务平台建立舆情危机的科学处置机制,始终保持舆论灵敏度,增强政务平台的网络话语权,从而深挖新媒介政务的功能性价值,使新媒介政务模式成为推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持续优化的有力工具。

(作者均为长春工业大学副教授)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领导干部公推公选中测评工作的发展趋势”(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64号)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媒介   政务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