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党建工作的生命线,既是工作原则,又是工作目标,更是政治责任。2016年10月,市委陆志鹏书记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要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党的建设与经济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的融合党建新路径。“融合党建”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的高度统一,为防止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一手硬一手软”,防止以经济工作、业务工作代替党建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去年以来,通州区认真贯彻市委要求,紧紧围绕融合党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根本性问题,全面理解、深刻把握、认真实践,从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不同领域基层组织建设分类融合,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有效融合“三个维度”,构建了推进融合党建的“通州路径”,相关做法在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上进行交流,并被省市媒体宣传报道。
一、突出整体联动,以融合的理念推动党建发展同频共振。抓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党建是最大政绩。实践证明,只有以融合的理念构建党建与发展统筹推进的新机制,才能做到抓党建抓发展“两手硬”、从谋划到执行“一盘棋”。区委层面,建立定期议党和专题议党“135”制度,明确“三必”要求,即重大会议必提党建要求、常委到联系点必指导党建工作、全区督查项目建设必督查基层党建。每年年初,区委常委集中调研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认领党建课题,提出分管领域党建工作思路举措。基层党组织层面,深化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10+X”责任体系(“10”指落实层级责任、带头谋划部署、深化党性教育等十大类基本任务;“X”即若干个创新项目),实行书记抓党建项目与抓产业项目双领办、双推进、双考评,既干好“第一要务”又干好“最大政绩”。党员领导干部层面,建立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管党治党职责任务、问题整改、创新创优“三个清单”,切实做到抓党建与抓业务、抓发展相统一、相促进。基层党支部书记层面,制定基层党支部书记抓融合党建工作指南,每季度举办一期“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讲坛”,分类安排农村、机关、“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党组织书记走上讲坛交流发展情况、畅谈工作感悟、分享经验体会,推动全区上下形成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勇争一流的浓厚氛围。同时,实施党建与发展“双百分考核”,由区委常委带队同步考评、督查。改进书记抓党建“述评考”方式方法,要求书记重点述清一年来“抓党建、促发展”最满意的1件工作、最不满意的1件工作和下一年要着力抓好的3件工作,既向区委述职,接受领导点评,又在本单位述职,接受民主测评,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抓党建与抓发展相融合。
二、突出聚焦聚力,用融合的办法推动基层党建服务大局。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价值所在、使命所系。我们主动把基层党建工作置于服务发展大局、推进“两聚一高”中思考谋划,以党建工作进入发展主流、渗透发展主业、担当发展助力为目标,努力把党的政治、组织、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综合优势,推动党的建设与项目建设、创新转型、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中心工作融为一体。坚持把党的组织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发挥“五位一体”党建惠民组织网络的整合带动优势,把小微企业、商圈楼宇、专业合作社、流动人口集居地纳入组织网络、消除工作“盲点”。如围绕农业项目的产、供、销各环节,新增特色农业党支部13个,在招商前线、项目一线、新建企业建立党组织 44个,成立流动党员建筑行业联合党委3个,依托工业集中区、农业园区、商贸服务区设立党群服务中心22个,以有力的组织支撑推动项目建设和园区发展。坚持把党建载体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主动适应“跨江融合、接轨上海”要求,实施“沪挂”计划,每年选派5名左右干部到上海、苏南等地园区挂职锻炼;实施“沪育”计划,深化与上海知名院校的人才培育合作,首批组织了40多名单位“一把手”赴上海培训;实施“沪联”计划,搭建沪通两地党建资源与发展资源的共享平台,建立常态化学习交流机制;实施“沪溢”计划,充分释放区“人才21条”新政优势,与上海1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设立4家通州驻沪招才引智工作站,促成10个上海创新创业项目落户我区。今年以来,在上海成功举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启动仪式,签约项目24个,合计投资总额15.75亿元。坚持把党建资源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坚持党员干部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上选贤任能,用最优秀的干部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一线选育工程”,构建了发现、锤炼、使用优秀年轻干部的链式选育机制,得到省委组织部有关领导肯定。坚持精准选任用人,注重提拔在急难险重岗位和推进改革发展重点工作中有突破、有创新,服务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有担当、有作为的优秀干部,今年新提拔担任领导干部的8名同志中,有6名来自服务经济发展和城市综合管理的第一线。认真落实习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在全市率先建立能上能下、容错纠错、鼓励激励“三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体系,分4批次组织优秀公务员开展健康休养,设立20万元特殊困难干部救助慰问专项资金,在从严管理监督、整治为官不为的同时,鼓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产生了良好反响,《新华日报》、江苏《党的生活》作了介绍。
三、突出分类施策,按融合的要求推动基层党建整体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域广、类型多,功能定位和中心任务各不相同,但归根结底,只有组织坚强有力,作用才能有效发挥。为此,我们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分类推进,推动基层党组织在落实党的中心任务中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以“富民领航工程”统领农村党建,深化“五位一体”党建惠民和社会治理“两网合一”,探索重点村由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党组织书记机制,鼓励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担任联合村党组织书记,创新“家纺市场党组织+电商+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22个薄弱村党组织实现整顿提升。以“和谐先锋工程”统领社区党建,建立“小区域、大党建”运行机制,选派街道、社区党务干部到驻区单位党组织挂职锻炼,选聘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打造“组织联动、文明联创、发展联心”的区域党建共同体。城市社区“四融四民”党建服务品牌,得到了省委组织部调研组的充分肯定。以“效能提升工程”统领机关党建,实现部门党组(党委)负责人兼任机关党组织书记100%覆盖,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定期讲党课、作形势报告、过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通过“比责任担当、比服务效能、比清廉形象”等共建载体,推动机关党建聚焦中心、聚力发展。以“创新驱动工程”统领非公企业党建,建立以“组织健全、队伍建强、活动常态、制度完善、保障有力”为主要内容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标准化体系,推进组织设置融入项目建设、人才培养融入转型升级、服务引导融入企业管理、支撑保障融入创业创新。以“诚信示范工程”统领社会组织党建,完善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区域兜底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重点领域社会组织党组织双重管理,打造“一街一校一市场”诚信党建样板区,促进社会组织依法执业、诚信从业。以“群众满意工程”统领学校医院党建,完善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年级组、学科组、医疗组设置党支部或党小组,以党建引领师德医德建设、名师名医培养,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同时,实施融合党建创新重点项目,指导基层党组织申报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引导群众、干部人才培养、严格党内生活等15类73个融合创新项目,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创品牌、出特色、得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