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2030年的国际格局前瞻:变数与不变

【摘要】2030年的大国关系将处于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的重组状态,并向多极化、扁平化的方向发展。美国仍然是超级强国,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至于中国是不是超级大国,可能会存在争议,但至少“准超级大国”地位是可以确定的。俄罗斯尽管有短板,但仍将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地缘战略力量。欧盟和日本的地位可能下降,但绝不意味从此甘心自动退出,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和努力。作为金砖国家,印度地位会上升, 但能否成为一极, 还是未定之天。巴西将可能成为美国在拉美的主要竞争对手。从大国关系来看,2030年,比起中美关系,中俄关系相对确定;比起中日关系,中欧关系相对确定;比起美俄关系,美欧关系比较确定。

【关键词】2030年 国际格局 大国关系 中国大国外交 “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 D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15.003

李兴,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二级教授。研究方向为亚欧区域、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主要著作有《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关系研究》《转型时代俄罗斯与美欧关系研究》《俄美博弈的国内政治分析》《亚欧中心地带:俄美欧博弈与中国战略研究》等。

60年一甲子,12年一“轮回”。从2017年到2030年的13年,差不多是一个“轮回”。谈论2030年的国际格局和大国关系,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13年当然不算太长,所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但对于只争朝夕的人来说,13年也不短,肯定会发生变化,而且这个变化可能并不小。

对于社会科学特别是国际问题来说,预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相关因素不仅众多,而且复杂、微妙、多变。但有困难并不等于不能做这件事。当然,科学的预测是有根据的。13年以后的国际社会,现在台上的风云人物很多都将不在台上,其路线政策能否继承延续,各不相同。但参与国际政治的行为体,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2030年的国际格局:多强一超亦或两超多强?

所谓的国际格局,是指一定时期主要国际行为体特别是主要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国际格局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其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同时也存在可变性。而国际关系既有客观利益的因素,也有主观塑造的成份。既有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

如果说,当前的国际格局是一超多强,那么,可以肯定的是,2030年的国际格局将是多强一超。如果说在当前国际格局中唯一超强地位突出,那么在2030年,国际格局中多强的角色显要。2030年的国际格局将向多极化、扁平化、碎片化的方向发展。

可以确定的是,2030年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巨大的创新和纠错能力,雄厚的人才储备,超强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无与伦比的文化“软实力”,雄厚的家底,等等,能够保障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不会动摇。美国的不确定性是什么呢?是其发展方向问题,也即国家发展战略问题。美国的强大是建立在其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基础上的。其过度扩张、输出所谓意识形态,拉帮结派,颐指气使,充当地球霸主,发动多次战争,北约东扩,在欧亚建立反导系统,搞亚太再平衡,在欧亚大陆左右开弓同时对付中俄,充当世界领袖、人类救世主,代价沉重,付出很多,牺牲很大,盛名难副,影响了自身发展,为政治而牺牲了经济,为“面子”而牺牲了“里子”,心有余而力不足,国内民众不满。特朗普“逆袭”成功当选总统就是说明。美国是不可能建立在政治上边缘化、经济上不富有、文化上隐忍的基础上的。作为最大的移民国家,国家强盛、国家自豪、国家认同是维系美国统一的基础,如果民意持续分裂,国家不再强大,美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其分裂的危险是存在的,而且这种分裂不仅是种族的、宗教的,恐怕还是政治上的、主权上的。特朗普排挤移民政策是值得商榷的,尽管他依靠这个政策获得不少选票和支持率,但毕竟带有民粹色彩,并不“美国”,因为移民对美国的贡献是巨大的。高素质的移民提供了高科技,低素质的移民提供了劳动力。依靠美国本土“白人”的“本力”恐怕没有美国的今天。与此同时,2030年美国能否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这也不取决于美国自己。还有不能确定的是,美国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会后退多远?以什么来取代TTP和TTIP?2030年是美国的世界,还是世界的美国?美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方向看来一时陷入了迷茫。但笔者认为,美国“重返全球”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至于中国,可以肯定地说,将迎来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离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近一步。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中国的GDP总量超过美国,特别是按实际购买力计算,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是可以肯定的。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将达30%。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具有世界第一大工业规模,第一大贸易总量,是世界第一大制造大国、汽车大国、手机大国,第一大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大国。中国的军事能力、航天航空、科学技术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高铁技术和人才储备将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烫金名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还是学术的,包括自然科学的以及社会科学的,都将大大提高。中国几乎在一切工业门类和科技领域都在与西方展开竞争。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将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成为最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化倡议和模式。和谐世界、和平发展、平等合作等中国理念风生水起,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互联互通,丝路新秩序呼之欲出。以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新开发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体制机制影响将提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和影响将“双扩大”,不仅体现在安全、政治领域,而且表现在经济、金融领域。“一带一路”“中国制造”“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将成为国际社会热词。中国在全球和地区治理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引领、主导一部分国际话语权。中国更明显地表现出在综合国力方面是最有可能接近美国的国家。中国的大国外交有声有色、日趋成熟。至于中国是不是超级大国,可能会存在争议,但主要取决于人们对超级大国的定义和认同。国内外相当一部分学者和民众的回答是肯定的。

2030年的大国关系:中美俄三角关系仍存,欧盟日本地位暂时下降,印度巴西影响一度上升

中美关系当然是令人关注的。在进入新世纪以后,美国在经济危机时期提出过中美G2共管世界的建议,中国没有接受;中国后来提出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平等,互利共赢,美国长时间没有回应。目前的中美关系处于试探、摸索、调整阶段,尚没有完全定型。2030年的中美关系定位或许只有发挥两国共同的智慧才能相对精准,两个GDP超级大国才能正常“竞合”(Coopetition),总体稳定,相安无事。美国人会发现,政府所谓的“重返亚太”、构筑“C型包围圈”是在与中国的影子较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美国可能放弃这一不明智的错误战略,但又不知道以何种方法对付中国的快速发展,陷入了迷茫和焦虑状态。而这一状态有时会非理性,因而是危险的。至2030年,中国塑造中美关系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但仍然弱于美国。中美将共同主导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经济秩序。

作为地跨欧亚的资源、能源大国和军事强国,俄罗斯在世人眼中是一个矛盾的形象。但可以肯定的是,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将更进一步摆脱苏联解体所带来的失败者的阴影,重新成为全球玩家,世界一极。俄将以其面积、能源和军事强项,来弥补其经济短项,以其丰富的国际经验和战略纵横来抵消其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作为金砖国家之一和最大的转型国家,说俄罗斯贫穷其实并不符合事实。它只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不是很富而已。“资源的诅咒”、人口的减少、严重的腐败是其软肋,制约了其发展。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具有刚性需求,尽管其发展到何种程度具有不确定性。俄罗斯是一个不缺精英的民族,即使没有普京也会有别的精英人物涌现出来。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极大特殊性的民族和国家,民族韧性和爆发力都很强。俄罗斯经济不强由来已久,但没有妨碍它历史上长期占据世界大国地位。至2030年,它恢复到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与美国的关系具有“钟摆”效应。从基督教文明谱系来说,东正教的俄罗斯与天主教的欧洲是中亲关系,与新教的美国是远亲关系。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已经是客观事实,西方可能默认这一事实,但北约的东扩是不会停止的。乌克兰问题将久拖不决。美俄之间改善关系的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很大。2030年西方对俄制裁已不复存在。因为长期制裁下去只能是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也解决不了实质问题。西方世界中可能出现拉拢俄罗斯,甚至让俄罗斯加入北约、欧盟以共同对付中国的声音。然而,各方反对的力量和声音也很强大,使这一“战略”实现起来谈何容易。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继续向前发展,保持了历史的继承性。因为这种结伴而不结盟的“准同盟关系”最符合中俄双方的利益,同时也是大国关系的一种新的模式。在中俄关系中,除了外部因素的作用外,内部因素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俄罗斯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发生战略东移倾向,“向东看”,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有加重的趋势,虽然它未必愿意出现这种趋势。而作为中国的最大邻国,传统的亚欧大国和世界大国,中国的“一带一路”共六条经济走廊,其中两条经过俄罗斯本土(中俄蒙经济走廊,新欧亚大陆桥),一条经过俄罗斯“后院”(中国—中亚—西亚);因此俄对中国战略发展的意义、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还会继续提升。中俄“外交组合”在地区和国际领域的战略协作越来越娴熟,对接合作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在亚欧中心地带特别是中亚地区。因为该地区是俄传统势力范围和“后院”。如果两国能平衡务实地在这一地区避免矛盾升级、冲突加剧,并且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俄之间大概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解决不了的领域。就为两国进一步良性互动、善意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北极航线的合作将成为亮点。俄罗斯将汉语列入国家考试科目,学汉语的人将会增多,两国人文交流将得到大发展。上合、金砖机制将成为中俄合作的重要平台。作为邻国,两国几百年来隔江而望,第一座黑龙江大桥的修建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因素在两国关系中的作用将逐渐归于理性,边界问题从法律意义上已经得到解决,尽管民族感情因素在一些人心目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经济因素也将得到科学、务实的定位。俄罗斯也放下过去的自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在中亚、蒙古等地区接受中国越来越大的存在和影响。亚欧中心区域在国际政治中的份量将会进一步提高。如果说,德法形成欧盟内的组合、“双动力”,中俄就形成了亚欧区域的组合、双发动机。中俄关系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框架下,上不封顶,也不会到顶(同盟)。

日本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是值得称道的。然而囿于其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有限,在安全和外交方面依赖于美国。近代以前,中国实力一直强于日本,近代以来,日本实力反超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日本是战败国,中国政治地位高于日本,但经济地位低于日本。当前,在中国政治、经济实力全面领先、中日力量对比发生不利于日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整个社会失去了心理平衡,将进一步靠紧美国,拉拢俄国。“与强者为伍”是日本的民族性格,但日本也会接近中国,因为日本是现实的,承认实力,将逐渐走向理性、务实,习惯于接受现实,尽管也有反弹,与中国竞争。总的来说,日本成为世界二流国家的趋势初露端倪。当然,日本在争取成为“正常国家”的道路上或会有相当的进展。日本渴望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可能接受没有美国的TPP。日本虽然陆地面积有限,但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面积很大。日本将会向海洋方向发展。在这个方向中日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未必通过战争的方式。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本身发展并非坏事,甚至可以说是欧洲对人类发展的一个贡献。但欧洲联盟扩大太快了,以致于来不及有效地消化。欧洲的意识形态色彩太重,并且对美国太过依赖,外交上、政治上受美国影响太大。欧洲联盟内部需要10~20年的过渡期、动荡期和磨合期。英国第一个脱欧,使欧盟的吸引力和形象遭到一定的打击,其后续影响将会持续很多年,尽管马克龙的当选暂时挡住了这一势头。2030年前,不能保障没有别的国家效法英国。欧美之间的离心倾向会有所增强。欧洲对于美国的战略价值下降。但仍然会维持盟友关系。英国企图独立、平衡于欧美之间,但其结果有可能更加边缘化。在欧盟内部,默克尔领导的德国因其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而一枝独秀。2030年,是欧洲的德国,还是德国的欧洲,这将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被想起来,谈起来,摆出来。德法形成欧盟内部“双发动机”,法国承担辅助者的角色,但其未必总是心甘情愿。与此同时,欧洲国家对德国的历史记忆并未完全消除。东欧国家将成为欧盟团结的支持力量。德国在欧洲和世界舞台上也必须小心谨慎,掌握好平衡。欧盟更多地依靠“软实力”发挥其在全球的影响力。中欧分居在欧亚大陆的两端,没有直接的地缘利益冲突,且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并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欧洲向来务实且理性,参与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两者关系相对稳定。

金砖国家现在是五个(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至2030年整体地位会提升,队伍有可能扩大(扩员),但内部会发生分化。中国可能是一枝独秀,独占鳌头;印度经济发展、航天事业成绩显著;俄罗斯继续维持传统的地位和影响;巴西和南非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至少在GDP方面继续垫后。至2030年,同七国集团一样,金砖合作机制作为一个政府间高级论坛仍然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因为东西方的区分仍然存在,力量对比也没有发生质变和颠倒。

传统的西方和东方的力量对比关系发生了变化,西方的优势出现了削弱的趋势,同时各自内部发生了分化。可以确定的是,东西方的划分较现在模糊,不会以东西阵营的形式发生对立,不能确定的是,东西方之间能在多大程度上融合?可以确定的是,敌友关系不很清晰,但西方国家的阵营意识要强于东方国家,资本家比工人阶级更讲国际主义和意识形态。不能确定的是,东方国家之间的分化和“不团结”到何种程度,以及这种分化会产生何种影响?

印度的面积、位置、人口和文化决定了其作为金砖国家之一,大概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而会采取传统的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印度致力于做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它在软件、宇航、文化等方面成绩斐然,在军事上奋起直追。印度崛起的国际环境比中国好。世界上有“中国威胁论”,但没有“印度威胁论”,尽管印度与中国一样也在崛起。印度经常拿中国说事,以中国为借口发展核武和军事,但中国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东向-亚太方向,而印度的发展方向是南向—印度洋方向,两者并不构成真正的战略竞争。2030年,印度在政治上可能还是靠近美国,在经济方面靠近中国。由于印度很快会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在反对三股恶势力方面会倾向于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会逐渐放弃原来强硬的戒心,表现出可以进行某些合作的态度。而印度与俄罗斯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会得以维系并发展。印度能不能成为世界一极,还是未定之天。而在拉丁美洲,不是别的大国,而是巴西以其南美洲第一大面积、人口、经济、军事实力和综合实力,而成为美国在拉美的主要竞争对手。

2030年的国际政治:纷繁复杂,但有规可循

逆全球化、恐怖主义、保守主义、国家民族主义会盛行一时,但基于选举支持率和国家竞争力的逆全球化毕竟只是暂时的现象,不符合人类发展方向。美国也不会甘心情愿地放弃自己的理想和霸权,终归要回到全球化道路上来。这样世界上就会有若干全球化模式同时并存。一方面有交流、交锋、交融,另一方面必然存在竞合。其中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是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和平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开放包容模式与以美国为首的以我划圈、附有先决条件、排斥对手、赢者通吃的全球化模式。虽然中国努力倡导并积极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并于最近得到美国新政府某种回应,但能否成功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仍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中国发展愈是顺利,中美战略竞争的一面就会愈突出。中美之间实力越近,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就会越粗鲁。203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最大经济贸易合作伙伴,美国将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最大的军事安全方面的合作伙伴。虽然2030年中国塑造中美关系的能力会比当前大大提高,但主动权还在美国一边。阎学通教授称中美关系为“假”朋友关系,笔者更愿意称之为“非敌非友”关系。至2030年,大国关系仍然是国际关系的主轴,中美俄三角关系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世人关注的热点话题,尽管已不如冷战时期。俄罗斯在东欧、中东与美国打拳击,中国在东亚、南海与美国打太极。在亚欧中心地带,中俄作为战略协作伙伴与美国展开博弈。中美俄三边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2030年的国际体系。陆权与海权的竞争仍然是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相比过去,陆权的地位会有所上升。

可以肯定的是,大国之间以战争和武力冲突解决分歧、矛盾的可能性愈来愈小。这不仅是因为全球化时代经济、金融等利益互相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是因为大国掌握着杀伤力惊人的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战争的成本和代价太高、太大,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承受。人们通过谈判桌和互联网上的博弈就能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因此,战争不是选项,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佳选择。世界大战庶几不会发生。

还可以肯定的是,在2030年的大国关系中,经济、文化、社会等“低级政治”因素作用会上升,虽然没有上升到可以取代“高级政治”因素的地步。而军事、安全、政治等“高级政治”因素会下降,但战略关系这种“高级政治”因素会保持在高位运行。国内政治因素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也会上升。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全球和区域大潮。国际政治、经济的重心从欧洲—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的转移更加明显、清楚、坐实,亚洲国家群起崛起。亚欧大陆将成为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亚欧中心地带地区格局重新洗牌,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成效初显,美国主导的新丝绸之路前景堪忧。欧洲联盟的东扩暂时停顿,聚焦内部,但吸引力仍存。大欧亚经济伙伴关系或类似提法将提上日程,时闻于耳。

国际政治中存在着“晕轮现象”“马太效应”,好的、正确的说得更好、更正确,什么都好,都正确,锦上添花,坏的说得更坏、更差,什么都坏、都差,绝不雪中送炭,甚至落井下石,“趋炎附势”,尽显国际政治中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到2030年终究要大浪淘沙,洗尽铅华,以前起重要作用的冷战的红利效益归零。世界进入了“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时代。届时苏联解体已几近40年,西方的“胜利红利”烟消云散,俄国的“失败记忆”也销声匿迹,同时去除西方双重标准和妖魔化宣传,时间和实践将使中俄等金砖国家显示出真实面目和真实实力。一个民族,只要民族尚存,民族素质优秀,民族精神和国家实体还在,就不能认为没有希望,就终究还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机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水落石出,真相终究会大白于天下。对于西方的媒体宣传要打一个折扣,不能被牵着鼻子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胜于雄辩。

以大国关系视之,2030年,比起中美关系,中俄关系相对确定;比起中日关系,中欧关系相对确定;比起美俄关系,美欧关系比较确定。比起俄欧关系,俄印关系比较确定。中国的崛起,被视为世界的“不确定性”。世界的不确定性,可能恰好是中国的机遇。团结才有力量,合作才能共赢。单打独斗必然失败,同舟共济才能互利,传统的冷战思维市场走窄。美国的所谓联俄制华,或联华制俄,都是一厢情愿,不可能实现。

由于美国的内转,英国的脱欧,欧盟的自顾不暇,部分中国人将有想充当世界领袖的冲动。成为世界领袖,需要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硬件”,也需要价值观、公共产品、盟国体系等“软件”。没有“硬实力”无法成为世界领袖,只有“硬实力”没有“软实力”,就没有可持续性。除此以外,还需要点运气的成份(即通常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显然,中国具备了部分条件,但不具备全部条件,也很难说2030年有这种幸运降临,霸权毕竟是个奢侈品。中国通常是以自身的存在、发展和特立独行而影响世界。

由于旧的推动力减速,而新的推动力不够,国家民族主义任性,政治保守主义甚嚣一时,“反建制派”在一些大国和中等强国得势。2030年,世界秩序仍然有可能处于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的重组状态。传统的军事政治联盟形式进一步松散,不稳定、不紧密、对抗不明显,往往建立在应对具体事件的功能性、自愿性的基础之上。国际法和国际机制,包括联合国机制的地位和作用或许面临着尴尬的处境,推进很缓慢,可能只能维持。反倒是20国集团或类似机构异军突起,有可能取代G7和金砖国家集团向开放和机制化方向发展。由于全球网络化的发展,各国精英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垄断信息,各国民众也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闭目塞听,一些国家民意和社会思潮分裂加剧,公开、公平、公正成为世界大潮。贫富差距引起各国关注,纷纷采取措施抑制、压缩。恐怖主义由于不得人心,会受到打压。国家软实力会得到广泛的重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030年,世界将谁主沉浮?按照唯物辩证法发展的原理,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一切都是变化的,一切皆有可能,变是国际政治的常态。变是绝对的。但变中亦有不变。变与不变均有自身逻辑,事出有因,因必有果,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变与不变。变与不变归根到底都有规可循。此中有真意,或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中俄全面合作研究”和一般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分别为16ZDA040、14BGJ039)

参考文献

李兴、成志杰,2016,《2015年大国关系与中国声音》,《人民论坛》,第1期。

阎学通,2013,《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北京:中信出版社。

[英]保罗·肯尼迪,1996,《未雨绸缪:为21世纪做准备》,何力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俄]叶·普里马科夫,2016,《没有俄罗斯,世界会怎样?》,李成滋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美]亨利·基辛格,1998,《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口:海南出版社。

[美]约翰·艾肯伯里,2015,《中国的崛起、美国及自由世界秩序的未来》,载沈大伟主编《纠缠的大国:中美关系的未来》,丁超、黄富慧、洪漫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Looking at the 2030 International Pattern: 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Li Xing

Abstract: The great power relations in 2030 will be in a state of uncertainty, instability and insecurity, and will develop in the multi-polarization and flattening direction. The US will still be a superpower. China's rise is irresistible, whether China will be a superpower is controversial, but at least it will be a "quasi-superpower". Russia, despite its certain weaknesses, will remain a pivotal geopolitical force. The status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Japan may decline, but this never means that they are willing to automatically leave the stage or they will not try hard to make a comeback. As a BRIC country, India's status will rise, but whether it will become a great power is extremely uncertain. Brazil will likely become the main rival of the US in Latin America. In terms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 the Sino-Russia relationship will be relatively stable in 2030 compared with the Sino-US relationship, the Sino-EU relationship will be relatively stable compared with the Sino-Japan relationship, and the US-EU relationship will be relatively stable compared with the US-Russia relationship.

Keywords: 2030, International pattern, Great power relations, China's great power diplomacy,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责 编∕杨昀赟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变数   前瞻   国际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