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智能消防前瞻:“机器换人”还有多远

消防部队改革转隶、并入应急管理部以来,从现实需要来看,消防救援现代化、专业化、职业化正当其时、也是大势所趋。从国际上来看,日本、美国等国家相继并稳步走在了消防机器人发展方向的时代前列,有效保障了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提升了消防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因之,“科技强消”“机器换人”刻不容缓,发展消防机器人是我国消防事业的重要方向。消防机器人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发展消防机器人是实现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现代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国家应急管理的总体能力与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与国际接轨。

传统消防难以面对高危环境,“机器换人”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各领域风险也交织叠加,特别是随着石油化工企业、隧道、地铁等不断增多,燃气爆炸、隧道及地铁塌方等事故也时常发生。消防救援人员作为处理这些急难险重任务的主力军,面对易爆、高温、有毒、缺氧、浓烟等高危环境时,在没有有效方法、先进设备的前提下贸然冲进现场,不仅达不到救援的预期效果,还会徒增人员伤亡。对此,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已历经诸多教训。

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公开的统计数据及相关媒体资料,2000年至2015年间,我国牺牲的消防救援人员有200余人。其中,2003年11月3日,湖南省衡阳市某大厦发生特大火灾,大楼垮塌造成20名消防救援人员牺牲;2015年1月2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仓库发生火灾,火场所在居民楼坍塌,多名消防救援人员被埋,导致5名牺牲、13名受伤。近年来仍有相关报道,如2015年8月12日,震动海内外的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中,99名消防救援人员(含消防现役人员24人、天津港消防人员75人)壮烈牺牲;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风向突变,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救援人员和4名地方干部群众壮烈牺牲。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引发社会各界对消防救援人员安全保障的广泛讨论。为进一步保障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科技强消”“机器换人”千钧一发,配备消防机器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消防机器人可采集救援现场数据,有助于实现灾难现场的精准救援

当前,“人工智能”成为新的发展关键词,“机器换人”扮演着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角色。例如,服务领域的“机器换人”,为餐饮、通讯等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作出了突出贡献,让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更加高效、便捷。那么,消防机器人在人工智能视角下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代替消防员进入易爆、高温、有毒、缺氧等高危环境的事故现场,在火源认定、火源位置判定、到达火源位置、躲避障碍物等方面展开数据采集、处理和反馈。消防救援人员根据消防机器人的反馈信息,对火情进行精准分析,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快速的决策,从而有效保障消防员的人身安全,解决火灾现场可控信息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据安徽省消防救援总队提供的资料,2016年3月9日,安徽省合肥市一塑料泡沫厂发生火灾,过火面积很大、温度很高、火场内状况不明且厂房随时可能坍塌。事故处理过程中,消防救援部门调集一台多功能消防机器人,由救援人员在厂区外利用遥控器控制机器人进入火场侦查、扑救。消防机器人进入火场后,通过装备的高清摄像头及时掌握了内部情况,火源点高温探测报警器也探测出了隐藏很深的暗火,并将侦查到的情况实时、准确、有效地反馈给火场外的消防救援人员。因机器人耐高温,也有喷水雾、喷泡沫、排烟的功能,消防救援人员制定好有效的灭火方案后,再操控机器人实施作业。这使整个火灾扑救过程既高效又安全,既保障了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又减少了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

完善技术水平、应用范围及行业规范,促进消防机器换人的健康发展

可以说,消防机器人已经发展成为灭火救援的“得力助手”。既对灭火救援产生了正向影响,也进一步减少了各类火灾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在目前消防救援队伍现代化、职业化和专业化转型过程中的初级阶段,“以人为本”、保障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是消防工作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从现实需要来看,“科技强消”“机器换人”刻不容缓,发展消防机器人是我国消防事业的重要方向。

从国际上来看,日本、美国等国家相继并稳步走在了消防机器人发展方向的时代前列,发达国家的消防机器人正逐步向智能化人形消防机器人发展,研发出了多种不同功能的消防机器人,在灭火救援上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日本是消防机器人投入应用最多的国家,美国则是以救援、灭火等智能多功能人形机器人为主。我国消防机器人的研发及应用明显落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仍然以程序控制履带式消防车为主,技术装备还远远不够,智能化升级空间巨大。进一步发展我国消防机器人事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夯实技术支撑,实现人机协同。目前国内消防机器人应用多处于初级阶段,火场中的指挥与控制基本靠消防救援人员临机应变。人机协同化程度低下,各自为战,与应急指挥平台也存在一定信息联通、反馈的障碍误区。故此,在技术层面上,应不断提高消防机器人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其对未知环境的识别和适应能力,在强化移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其与人的交互能力,在视觉、动作、触觉等方面进行突破;还要研发搜救机器人、破拆机器人等高端机器人,并从技术上实现多个机器人协助配合火灾监测和灭火战斗,协同作战、互相保护,在火场中发挥“生力军”的应有作用。

扩大投入覆盖,提升应用频率。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提供的资料,目前,全国各省级消防救援总队配备的消防机器人平均只有2—5台,且都集中在经济发展快速的城市。同时,消防机器人实地灭火救援频率较小,大部分消防机器人还停留在消防演练或装备展示的层面上。基于此,各级消防救援部门应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扩大消防机器人的覆盖面,特别是在消防基础设施薄弱的城市。另外,还应定期组织有关消防救援人员对消防机器人进行成长式、阶梯式业务培训,并将其投入火灾扑救等救援工作中,提升应用频率。

强化行业规范,推动健康发展。在准入门槛不断降低的前提下,现行的消防机器人行业标准已落后于国际消防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市场严重混乱,产品质量低下。故此,制定符合当前实际的行业标准,探索减税、树立典型等有效的企业扶持政策,规范消防机器人产业市场,定期开展消防机器人市场的质量检查,应成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消防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使其在消防救援工作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执笔: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人民智库研究员 浦天龙,研究方向为应急管理、消防管理、应急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政策研究处处长 宋烜懿,研究方向为应急产业、企业管理、区域经济】 

责编:董惠敏 / 罗 婷(见习)

责任编辑:贺胜兰
标签: 多远   前瞻   机器   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