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比较研究 > 正文

新加坡缘何领跑中学生国际测试

【世界教育之窗】

前不久,经合组织(OECD)公布了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2015测试的结果——在这项由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54万名学生参加的测试中,新加坡学生力压群雄,在数学、阅读、科学三个测试领域得分均名列第一,成为包揽三项的“全能王”。新加坡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不是偶然的,从世界上多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教育治理从来面对的都是矛盾不断、困难重重的局面,任何当下的结果都需要从历史和现实发展的脉络中推本溯源。

1、教育改革:从“生存导向”走向“价值导向”

受自然资源等方面限制,新加坡政府对于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长期以来一直把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源动力,国家的创新能力更是居世界前列。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国英士国际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新加坡创新指数位居亚洲第一,在全球12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六。政府对创新的重视在教育领域的反映也非常明显,教育兴国的战略选择和巨大的教育投入毋庸多言。更为难得的是,新加坡在教育改革的历程中,真正走出了一条创新与务实相结合的道路。

新加坡的教育对国内外大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会根据国家的发展进程,不断调整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从1965年独立至今,新加坡的教育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在1965年到1978年期间,在新加坡教育史上通常被称为“生存导向”阶段。在新加坡独立后的前10余年中,国家面临种种挑战,随着经济的起步和发展,就业的问题非常突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拥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基本需求。新加坡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大大降低了文盲率和辍学率,提高了民众的就业能力。

第二个阶段被称为“效率导向”,时间从1979年到1996年。在这一阶段,新加坡的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整个国家的产业发展也逐渐体现出了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转型的特点,同时,高附加值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异常迅猛,这对人才的需求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原有单一的人才培养通道也逐渐暴露出弱点。在这个时期内,新加坡不断提高劳动力受教育的年限,允许学生在更多时间里完成学业,并且开始探索教育分流,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这使得人力资源的开发更有成效地对接经济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第三个阶段称之为“能力导向”阶段,时间大致是从1997年到2012年。20世纪90年代开始,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在智力密集型的社会,创新、创意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元素。为此,新加坡的教育改革更加重视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于1997年开始推行名为“思考的学校,学习的国家”的教育改革计划。

进入21世纪,新加坡教育更是把学生不同的自然禀赋、才能、兴趣和特长看作重要的资源,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并且提供机会给他们进行充分展示。第四个阶段起始于2012年,可以称之为“以学生为本,以价值为导向”的阶段。这是2012年上任伊始的教育部长王瑞杰在教育部一年一度的工作蓝图大会上,向1800名校长、副校长和教育部官员提出的。在21世纪,未来世界的发展将呈现出越来越多“不稳定”“不确定”“复杂”“模糊”等特点。“以学生为本,以价值为导向”的教育旨在让整个教育系统变得更加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强调价值观、品格发展。价值包括“自我价值”“道义价值”和“公民职责价值”。“自我价值”给予学生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力;“道义价值”培养学生在多种族、多元文化的社会,尊重、负责、关怀和赏识他人;“公民职责价值”则培养学生成为坚强、有毅力、有知识、有见闻,国家有难,能奋起捍卫祖国的好公民。为此,新加坡教育部将“设立品格与公民教育组”,全面规划学生的品格教育课程,并且以重新界定“好学校”的定义、减轻教师行政工作量、修改针对学校的奖励计划等举措配合推进新的教育改革。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迪]
标签: 光明日报   新加坡   PISA   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