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文化自信:当代文艺工作的底气与灵魂(3)

抗战和红色经典题材,在弘扬革命精神方面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红色题材的作品以长征题材、抗日题材、解放战争题材居多,当然也有不少如《潜伏》这样优秀的敌后题材作品,以及有关根据地建设方面的作品。就电影创作而言,如电影《南泥湾》(2012年上映)将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既展现出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生态景观,同时又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塑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群的光辉形象,很好地宣传了三五九旅官兵们所缔造的“南泥湾精神”。该片巧妙地将“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与当今社会价值观紧密联系,既有正确的价值观,又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底。电影《智取威虎山》则再现了解放军小分队在东北山林与土匪斗志斗勇的故事,以崭新的形式塑造了杨子荣的英勇事迹。中国情怀里的情义江湖、解放军的英勇与无私奉献贯穿全剧,信仰的力量尽在不言中,堪称近几年红色经典作品中的优秀之作。《党的女儿尹灵芝》(2016上映)以“刘胡兰式”英雄少女尹灵芝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省寿阳县赵家垴村的普通女孩尹灵芝如何从一个懵懂少女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故事。影片以“心中有信仰”为主线,深度展示尹灵芝坚如磐石的理想追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深层传递共产党员特有的精神能量,深情表达“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历史真理。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始终保持革命的浪漫主义与乐观主义精神,这就是这些作品传递给我们的精神动力。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的事迹、革命的情怀继续鼓舞着我们,涌现出了许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广大文艺工作者也以艺术的方式,将这些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表现了出来。这其中既有领袖也有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2016年播出的41集电视剧《海棠依旧》讲述了周恩来同志从新中国成立到逝世这27年来工作和生活中的感人事迹,生动再现了共和国首任总理以中华崛起为己任,为国家操劳、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壮丽一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关键就看我们能不能继续奋斗,继续真心实意地依靠人民、全心全意地服务人民,而这正是《海棠依旧》发出的热切呼唤。电影《老阿姨》(2016年)则根据93岁高龄的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真实事迹改编,“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统一的表现手法,通过真实的叙述,艺术的渲染,让我们看到了国内电影人对英模人物塑造的探索和突破”。⑨在随波逐流,经常忘记初心的今天,细细品味《老阿姨》,的确可以让我们浮躁的灵魂得以平复,得以净化,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朝着信仰和理想前行。习近平同志讲:“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⑩与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不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人物虽然不需要上战场打仗,但他们的牺牲、付出和奉献与战场上的英雄别无二致,他们的英雄壮举同样令人感动,他们的精神追求同样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2011年开始正式排练并不断打磨的大型现代豫剧《焦裕禄》之所以广受欢迎,大获成功,并先后荣获第十二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河南文华大奖”、第二届中国豫剧节剧目一等奖、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戏剧组第一名等多个大奖,并进京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优秀剧目展演,除该剧以新的视角、新的素材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段独特的“兰考往事”外,更为重要的是该剧深度挖掘了焦裕禄同志身上“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就是后人所称颂的“焦裕禄精神”。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一文艺创作的中心思想,现代豫剧《焦裕禄》选取“火车站访灾民”“瓦窑村搞调查”“登封买粮食”“为女儿换工作”“痛斥浮夸风”等几个典型故事,体现了焦裕禄“心中装着老百姓”这一主题,很好地践行了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焦裕禄》之所以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和欢迎,正是因为该剧提出了人民群众对于“好干部”的时代要求和呼唤。“焦裕禄精神”也就是时代精神,在焦裕禄逝世50余年后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这就是该剧获得成功的真正秘诀。

当代精神的弘扬,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感人的英雄事迹,存在于不同的工作领域。有许许多多的人虽然默默无闻,却在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文明富强贡献出巨大的力量。他们兢兢业业,不求回报,同样创造了精彩的人生,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奉献的诗篇。2016年1月7日,在央视九套首播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就重点记录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纪录片展现出来的文物修复工作的精心、专注,甚至小小的浪漫化,往小处说,是对职业的自信;往大处说,是对国家、民族的文明的自信”⑪。《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文物修复大师们由幕后走向了前台,让静态的历史文物真正地在当代活了起来,既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呼应了今天国家对于“工匠精神”的提倡。“工匠精神”体现为一种敬业精神,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除了这种“工匠精神”外,还有“航天精神”“航母精神”等,这些都是当今时代精神的典型体现。

坚定信心,构筑文艺新的辉煌

无论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弘扬与宣传,还是对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的展示,这其中都反映出我们对自古以来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文化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历史观的自信,对新时期以来所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自信。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⑫在历史和当代之间,我们传承着性质相同的文化,也传承着内质相同的精神;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创造了这种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丰富资源,也在创造着世界文化。曾几何时,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没有信心,而今天我们分明从文艺作品当中看到了这种自信,也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得了这种自信。正是这种自信,又进一步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将更多的中国元素融入创作之中,融入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推动文艺发展。铁凝提出,文化自信是对过去的认同更是对未来的承担,中华文化如同呼吸和血液在我们身上暗自运行,它从根本上、从最深处指引、滋养、塑造着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还有更大的辉煌、更多的奇迹等待被创造。⑬近年来,学术界也越来越感受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⑭有了这种自信,我们也就有了宣传的底气,有了真正接通中华大地上各种优秀文化的地气。笔者相信,文化自信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让文化自信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行为中的自觉展现。唯其如此,才能切实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让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焕发出熠熠光彩,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展示中华文化无穷魅力。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底气   文艺   灵魂   文化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