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此后,习近平同志又多次对“三严三实”作出阐述。从2015年4月开始,我们党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3年多的实践证明,“三严三实”是共产党人的修身之道、言行之则、成功之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都要求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领导干部要把“三严三实”作为终身追求,作为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
“三严三实”体现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三严三实”话语朴实,但内涵十分丰富。对领导干部来说,“严以修身”要求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要求坚持用权为民,按制度规定行使权力,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要求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遵纪守法,为政清廉。“谋事要实”要求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发展,使决策部署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要求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创造经得起人民与历史检验的业绩;“做人要实”要求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三严三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养德”“自省自律”“克己奉公”等优良作风的创新性发展,是对我们党创造的“三老四严”作风的进一步升华。“三严三实”简明扼要、易懂易记、入脑入心,抓住了共产党人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的关键,是我们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使命担当等对领导干部作风提出的基本要求,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正是靠着“严”与“实”,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走过了峥嵘岁月,取得了辉煌成就。当前,我们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领导干部必须把“三严三实”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永无止境的追求。
“三严三实”事关党的前途命运
“严”和“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新的时代条件下,习近平同志提出和强调“三严三实”,是因为它关系党的前途命运。
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党因为坚持“严”和“实”取得了辉煌成就,也曾因为不“严”不“实”遭遇过一些挫折。比如,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第五次反“围剿”时,“左”倾错误使一些人不听毛泽东同志关于跳出包围圈打运动战的正确建议,不顾敌我力量悬殊的现实,盲动冒险,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使红军遭受重创。可见,能否做到“严”和“实”绝不是作风上的小事,在许多时候直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前途命运。
“三严三实”关系党的前途命运,我们必须将其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讲话、写文章来说,“严”和“实”也是基本要求,需要充分掌握材料,做到立论公允、见解深刻,从而有效推动工作。如果数据不准、材料不实,或者没有数据与材料,空话连篇,那肯定不能令人信服,更不能有效指导工作。马克思深刻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要彻底、要说服人、要抓住事物的根本,没有“严”和“实”的精神是万万做不到的。只有坚持“严”和“实”,领导干部讲话、写文章才能有感染力、说服力、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