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隆国强:后危机时代要有塑造机遇的意识

● 目前,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后蕴含着诸多挑战,比如全球性的产能过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们的比较优势在削弱,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面临很多风险。

● 但在后危机时代也存在很多机遇,大量人才向中国汇聚,一些跨国公司逐渐将一些更加高端的产业活动向中国转移,大量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竞争力提高具有深远影响。

● 当中国从曾经的经贸小国变成今天的经贸大国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机遇多一点、挑战少一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日前在参加以“经济全球化的风险挑战与应对策略”为主题的北大赛瑟(CCISSR)论坛·2017(第十四届)时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在全球化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全球经济发展出现了失速、失衡,英国、美国出现了声势浩大的逆全球化声浪,并且直接影响了美国和英国的政治格局。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思潮通过影响这些曾经领导经济全球化的国家的国内政治格局和经济政策,影响到全球的经济全球化走势。在这个时候讨论经济全球化问题,恰逢其时。

他认为,在全球化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回过头看,不可否认,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过去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在任何时候,我们一方面要防范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另外一方面,要主动捕捉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

信息技术革命有风险但更是机遇

隆国强说,回顾人类发展史,重大的技术革命并不常有,经济学者所谓的长周期背后是重大的技术革命推动。今天,我们面临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此外,还有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深海技术等,而信息技术革命无疑是其中最大的技术变化。

人类的进步正处在加速中,信息技术革命意味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也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如果我们仔细看看过去10年,人们身边发生的几乎所有的重大改变,包括经济生产和生活领域,都和信息技术革命息息相关。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我们在讨论工业4.0的时候,讲制造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平台化,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进步密切有关。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信息化带来的这些重大机遇。

不可否认,信息化本身也是一个机遇和风险并存的东西。我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简单、便利和快速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隐私被泄露和侵犯、信息安全被威胁和破坏等问题,这也是对全人类提出了挑战。为了防止信息泄露带来的不安全问题,各国政府和企业通力合作,希望通过技术的进步和规制避免风险。我国也制订了《网络安全法》,今年6月1号即将实施。

信息的跨境流动本身也是一柄双刃剑。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数据本身也变成了非常重要的资源,谁掌握了这些数据资源谁就掌握了重要的竞争力。数据本身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更不用说数据的跨境流动。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要搞研发,整合全球数据资源,不能在外国用一个云,在中国用另外一个云。这就带来很多新的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本身是一个重大机遇。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都必须抓住这个机遇。

抓住后危机时代里的发展机遇

隆国强说,目前,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后蕴含着诸多挑战。比如全球性的产能过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来说,我们原来传统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很多其它国家在你追我赶,一些东南亚国家都加入了出口导向的全球竞争,我们的比较优势在削弱。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面临前有“虎”后有“狼”的风险,很多风险等待着我们。例如,全球资金跨境流动带来的美元升值压力,每次美元升值的周期都伴随着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危机。20世纪80年代的墨西哥危机,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都和美元周期性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美元又处在一个强势升值周期,过去两年,包括像中国这样经济前景良好的经济体,也面临资金大量流出的压力。我们的外汇储备从4万亿美元降到3万亿。再加上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等,全球经济中充满了风险。

当然,我们还要看到另外一面,在后危机时代还存在很多机遇。对中国来说,“引进来,走出去”都有很多战略性机遇。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主要靠结构升级和创新。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怎么能够把创新活力激发出来,提高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机遇   危机   隆国强   后危机时代   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