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习新思想 > 五位一体 > 政治篇 > 正文

用红色渲染基层社会治理最靓底色

——在国家治理高峰论坛武汉峰会上的发言

徐洪兰 大

中共武汉市汉阳区委书记徐洪兰在第四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武汉峰会上的开题演讲

尊敬的张社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我谨代表中共汉阳区委、汉阳区人民政府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汉阳为长江、汉江环抱,拥有“十山六湖”和2000多年建城史,是知音文化发源地、中国近代工业文化肇兴地,可谓风光秀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今天,第四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武汉峰会放在汉阳举办,充分体现了人民日报社和省市对汉阳的关怀与厚爱,我为能参加这样一场国家级论坛而深感荣幸。

刚才,人民日报社张社长、市委陈书记的致辞热情洋溢,振奋人心,为今天的论坛带来了精彩的开场。下面,我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汉阳区“红色引擎”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几点做法,为各位专家主题研讨抛砖引玉,敬请大家指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这是我们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行动指南。近年来,武汉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汉阳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每年征收拆迁200万平方米,始终走在全市“三旧”改造前列。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加快推进城市建设,让30个“城中村”成功转型,让2万余户村民变为居民、入住新房,让4条环线贯通南北、10座桥梁横跨两江、3条地铁通达三镇、七纵七横路网驰骋四方,做到了“武汉每天不一样,汉阳来见证”。然而,伴随大量新城市居民的出现和城区居民需求的日益多元,我们的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社会保障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等均面临新的挑战,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迈出现代化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为我们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汉阳区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将党建与发展融合,努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推动了从“管理”到“服务”的巨大转变,成功打造基层党建“汉阳造”品牌,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聚焦,呈现出党建群星现象。2016年,江欣苑社区党委作为湖北省社区党组织唯一代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发扬“工匠精神”,打造最先进的“红色引擎”

近年来,汉阳始终坚持将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构建最完善的组织架构。建立“片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责任体系:将全区按功能分为八大片区,由区委常委挂点,同步谋划部署推进党建、经济、社会工作,形成“1+8”片区“大党建”格局;推荐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与街工委委员组成街道“大工委”,做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吸收社区各类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社区“大党委”,做到班子共组、规章共守、事务共议、服务共抓。目前,全区街道、社区已完成“大工委”、“大党委”全覆盖,真正实现了街道、社区统筹能力双提升。

激发最活跃的“红色细胞”。深入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制作微视频,开设微党课,让理论教育更有情感和温度。广泛开展星级评选、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争创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时刻践行“党员常青”。通过“两推一选”产生“群众信得过、服务有本事、治理有办法”的社区“红色头雁”,选聘110多名优秀人才到社区任职,依托知名高校先后培训基层党务工作者5000余人次,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群众能力全面提升。

刮起最强劲的“红色旋风”。建立后进整顿长效机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落实包保联系责任,定期指导督导,集中整改考核销号。开展作风建设“亮剑行动”,组建区委巡查办,开展基层作风大巡查,创新实施全民大数据评议工程,建立作风建设“红黑榜”和曝光问题警示库,全力整治“新衙门作风”。完善考核问责、选拔任用、容错免责、奖惩激励等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将作风建设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倒逼机关干部主动转变作风。

二、践行宗旨意识,打造最高效的“红色引擎”   

近年来,汉阳始终坚持更好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头雁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彰显党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服务群众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真正实现了“红色引擎”高效运转。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强化社会治理保障。依托“1+8”片区“大党建”体系,按照发展、改革、稳定、党建“四张成绩单”,推行区委常委挂片督导责任制,不断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区级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确保了我区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始终超过6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发挥企业党组织书记“红色头雁”作用,引导村集体改制企业推行现代经营模式,实施党建引领、责任传导、链条监管“三大工程”,并将村级产业用地纳入全区招商格局统筹谋划,推动村集体经济由低端向中高端跃升,我区沟咀等村5年集体收入增加100倍,十里投资集团先后两次增资扩股,股民人均增股45%,人均分红突破8万元。

坚持以改革为抓手,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党委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和党组织书记“红色头雁”作用,全面推行区、管委会、街道三级立体式分片管理和街道“4+2”管理新模式,强化街道服务职能,利用“互联网+”手段推行网格化治理,构建起管委会主抓经济、街道主抓服务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大力推进流程再造,精简审批事项,建立权力、责任、服务“三个清单”,成立区行政审批局和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打造汉阳政务网上办事平台,实现审批职责、事项和环节“三个全集中”,综合审批时间平均缩短50%以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抢抓中组部基层组织建设年试点活动机遇,用好“红色基金”,建强“红色阵地”,开辟线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大力推行资源下沉,促进党建活动、公共服务、宣传教育等功能在中心集成,打造出一批“便民服务超市”。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红色细胞”作用,凝聚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委会的社会治理力量打造服务品牌,全面推行“红色物业”,针对7类群体个性化需求定制“七色服务”,打造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三调联动”升级版,“五小五化”“民情户户通”等一批服务群众特色品牌在省市产生影响。

三、突出“红色引领”,打造最强劲的“红色引擎”

近年来,汉阳区坚持走实党的群众路线,通过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更好地推动社会治理由“一元”向“多元”转型,凝聚起多元共治的强大气场。

以“红色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建设“理论好声音”等红色文化传播阵地,开办百姓讲堂、道德讲堂、国学大讲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组织认同、价值认同,推动社会治理从“刚性”向“柔性”转变。大力实施思想文化熏陶工程,广泛建立社区文化长廊,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凝聚社会各阶层家国情怀,吸引群众走出小家融入社区大家。特别是在“城中村”改造进程中,我们通过以文化人,引导数万新城市居民成功实现从“身份进城”向“思想进城”转变。

以“党建+”聚合各方力量。搭建“两代表一委员”常态化群众对话平台,持续开展群团干部进社区、入企业系列活动,宣传党的声音,倾听群众诉求。推动党组织带领社会组织联建,敞开教育医疗、养老助残等公共服务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大门”,强化第三方绩效评价,确保“政府花钱,群众受惠”。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组织开展党员“亮党徽、竞岗位、践承诺”活动,推行“爱心奉献积分”制度,带动了8.7万居民争做志愿者,社区由工作生活的“栖息地”变成互帮互助的“大舞台”。

以载体创新引导群众自治。定期开展“社区对话”“百姓问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推行“一定双评”,社区班子成员每年向群众述职,群众评议权重达40%,实现“班子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开展“民评官、民奖官”活动,每年组织企业群众评选“十佳群众最满意基层站所”和“十佳优秀公务人员”,真正做到“服务好不好,群众来评判”。探索汉阳版“罗伯特议事规则”,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指导下的“协商议事鹦鹉法则”,规范动议、讨论、表决、落实等环节,较好解决了以往社区议事“议而无序、决而不行、行而无果”的现象。

一路走来,我们深深的感觉到,汉阳之所以能够较快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用红色渲染基层社会治理最靓底色。今天的论坛可谓群英荟萃,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和期望鼓励,必将成为汉阳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宝贵财富,必将成为汉阳奋力拼搏、赶超发展的有力支撑,必将成为汉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们坚信,有你们的真情关怀,有你们的倾情参与,汉阳的发展一定会更好更快,汉阳的面貌一定会更靓更美,汉阳的人民一定会更加幸福,汉阳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愉快、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孙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