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教育参阅 > 正文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2)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浓厚的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催化剂。根据思维规律,大脑思考必须要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反应。物理学关注的是由“微观”经“中观”至“宏观”到“宇观”各尺度物质的性质、结构及运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是物理知识的主要特征。自然现象以存在的美为其价值体现,令人感到奇特神秘,对自然奥秘的揭示,是人类的天性。首先,各种神奇的现象、有趣的实验演示、科技小史的趣味佳话以及各类实物模型、科技小实验、小制作等都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为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材料。其次当把探究式、研究性学习活动运用于课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及好动的心理状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自己操作,主动观察,经历、体验、感悟活动的乐趣。增加了物理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其创新意识得以表现和发展。第三,教师不断开发,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在好奇心驱动下的探索可以使感觉的兴趣转化为学习意志的志趣。

教师在课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以“物”析“理”。例如: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他们思维的闸门;从身边的实例出发,有趣的事例、利用实物展示、影视、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疑问;提出问题,由真实的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该知识的求知欲。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地提升。

物理知识的学习,应使学生从兴趣开始,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不能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学习是枯燥的、痛苦的、艰涩的。若有一天学生厌恶对物理知识的学习,那是物理教学的最大失败。

营造探究性学习环境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是人们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一种基本活动方式。科学探究也称发现式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凸显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通过探究学习,学生不仅清楚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了遇到问题的分析、解决、处理方法,增强了证据意识,形成了批判、质疑习惯,提升了科学素养,并且在探究过程中,与同伴合作、协作、交流、讨论、辩论,使观点、认识在交流中清晰丰富,在讨论、辩论中深刻升华,使思维得到逼迫式的训练与提升,思维由僵化变灵活,由静态变动态,由依赖变自主,逐步挖掘出了师生的全部潜能。而合作,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学习资源,学习动力,学习手段。

探究、合作教学形式的安排,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更为学生未来处理、分析、解决问题明确了适用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适应能力,是为学生未来负责的教育行为。

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物理教学中不同环节、不同阶段,对物理思维的要求是有所侧重的。

现象感知材料的获取,借助直观,训练形象思维。直观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材料,增强直接地感性认识,丰富表像储备,再借助直观手段的表达,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对现象隐含本质因素的挖掘,追根寻源,训练逻辑思维。借助已知探究未知,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是逻辑思维的特点,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可采取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方式。顺向思维是顺着已知的问题向纵深方向发展,连续 “刨根问底”,形成知识的逻辑链;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或许会使问题清晰化、简单化。

将丰富的物理现象归类,建构模型,类比联想,训练想象思维。一切创新活动,离不开想象。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

对物理综合问题的分析,拓展思路、训练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加强发散思维能力训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复杂过程,复杂条件问题的处理,归纳方法、训练灵活思维。根据条件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和改变原有的思维进程和方向,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反映了思维活动中的灵活程度。

物理问题的抽象层次对物理思维的高要求,是物理知识学习的困难之所在,但独立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过程,主动、深入、细致的认知经历,层次、渐进的思维训练,锲而不舍的意志坚持,对物理世界的游览,呈现在眼前的将是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图景。

物理是一门科学与美感、知识与乐趣完美结合的学科。带领学生探索广袤的物理世界,在其中既收获丰富的科学知识,又能体验到追寻未知的惊奇与快乐;既得到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又获得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成长,这是每一位身在物理教学一线的教师们都需要肩负的职责。在北京十二中“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不断深化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与实践,努力让物理课堂成为孕育创新人才的摇篮。

(作者为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物理特级教师)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盟盟]
标签: 课堂教学   物理   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