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美国文化霸权对中国冲击几何

核心提示: 文化霸权是美国霸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文化霸权主要表现在文艺、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试图垄断话语权,对“他者”进行同化,是美国文化霸权的理论基础。对此,我们应通过增强文化自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抵御美国文化霸权的冲击,维护文化安全。

【摘要】文化霸权是美国霸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文化霸权主要表现在文艺、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试图垄断话语权,对“他者”进行同化,是美国文化霸权的理论基础。对此,我们应通过增强文化自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抵御美国文化霸权的冲击,维护文化安全。

【关键词】美国  文化霸权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113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现象,也是人类长期实践的产物。文化霸权对维持霸权国的霸主地位十分重要。意大利共产党领袖安东尼奥·葛兰西曾提出了广为人知的文化霸权理论。“文化霸权”是文化的支配权和统治权,它主要表现为一国通过文化渗透等方式,将其价值观念对外输出,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的价值观念乃至政治制度。文化霸权是美国霸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舞台上,许多国家在不同程度地利用多种方式,输出自身的价值观,试图对世界施加影响,但很少有国家像美国那样如此热衷于文化扩张,并带有明显的持续性。

美国的文化霸权在文艺、教育、意识形态等领域体现尤为突出

美国文化霸权具有影响范围大、影响时间长、影响力强等一系列特点,它主要表现在文艺、教育以及意识形态等领域。

在文艺领域,美国文化霸权主要表现为美国影视作品、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的感召力与吸引力,诸如奥斯卡、格莱美和普利策等奖项,已成为业界的标杆。以影视作品为例,目前,美国已经掌控了全球75%左右的电视节目,在一些欠发达国家,美国电视节目的播出比例高达60%-80%。时代华纳、环球影视、派拉蒙和哥伦比亚等实力强大的影视公司,每年会生产数十部投资上亿的大制作,席卷了全球票房。2016年全球票房榜前十名几乎皆为美国大片,票房累计达到88.53亿美元。谈及音乐作品,风靡全球的流行音乐和“猫王”、杰克逊、碧昂斯等乐坛巨星,无疑是最亮眼的“美国符号”。在诸多文学作品之中,马克·吐温和海明威的著作被印刷成多种文字,影响着世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此外,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调查仍然代表着权威的真相,并引导着世界舆论的走向。

在教育领域,美国的教育制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民众,引领着全球教育的潮流。2015年11月,美国发布了《2015年国际教育交流开放门户报告》。根据该报告提供的相关数据,2014年赴美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就已经达到了974926人的高点,而这一数字在2016年再创新高,达到1044000人。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占比约为31%,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之一。与此同时,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以美国的教育体系为标准和样板,进行教育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国的教育制度和模式已获得了普遍认可。

在意识形态领域,美国一直大力推广自由、民主和人权等普世价值。美国一直对上述价值引以为豪,并热衷于向全世界传播。大多数美国总统在国情咨文中会清晰地就美国的文化战略进行相关说明和论证。如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明确表示,美国可以充分发挥普世价值的作用,美国将继续领导和改变世界。第45任总统特朗普在首次国情咨文中强调,“美国的每个世代都传递着真理、自由和正义的火炬,这一过程至今从未断绝。美国将用它来照亮全世界”。通过高扬普世价值的旗帜,美国正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全方位地向世界传播其价值观。

垄断话语权、垄断“他者”是美国文化霸权的两大理论基础

深厚的理论基础为美国建立和维护文化霸权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与合理依据。具体而言,在世界范围内垄断话语权是美国文化霸权的理论基础之一。

1970年,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第一次将“话语”与“权力”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福柯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权力产生于知识,知识效命于权力。话语权力发挥作用的机制不是通过强制手段实现的,而是话语权力的主体与受众在互动过程中,话语主体通过隐蔽而含蓄的方式,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升华为唯一普遍有效的合理准则,使受众从内心深处自觉认同并践行上述准则而实现的。有学者指出:“话语不仅是特定语境下的语言,而且背后反映一定的权力关系。”简而言之,话语即权力。

基于“话语——权力”理论,美国文化霸权实际上是一种对话语权的垄断。巩固和加强对话语权的垄断,发挥文化的“榜样”作用,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战略之一。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认为,“强化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文化‘榜样’的地位,是美国维持霸权所必需实施的战略”。美国著名学者、政治家约瑟夫·奈认为:“美国面临的关键问题不在于是否拥有21世纪最充足的资源供应,而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控制政治环境,使其他国家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当他国精英接受美国的话语体系后,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美国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思考、讨论和处理内外事务。以学术话语权为例,美国的智库、高校及其他研究机构通过制定学术规则、进行学术交流和利用资金资助等手段,在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垄断了国际学术话语权,这对维护美国的文化霸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潜移默化地同化“他者”,是美国文化霸权的第二大理论基础。美国人深信,美利坚民族头顶“天定命运”和“上帝选民”的光环,有一种特别的优越感,并逐渐形成代表“善”的“我者”与意味“恶”的“他者”的二元对立。“我者”与“他者”处于永恒的零和博弈状态,一方实力的增强,就意味着另一方实力的衰落。因此“我者”需对“他者”进行同化。同化作用对内表现为要求移民接受美国的主流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对外表现为以强迫或非强迫的方式改变他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

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制度等抽象、无形、可影响甚至决定他人偏好的“软性同化权力”对于同化“他者”至关重要。比起成本高昂而代价惨重的武力征服,运用隐蔽性较强的“软权力”同化“他者”,可以削弱他国的防范和警觉,消解他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使他国自发地追随,有效地降低维护霸权的成本。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汉斯·摩根索所言,“成功的帝国主义政策,不是征服和掌握经济,而是控制人的头脑”。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同样认为,向对方国家的年轻人灌输美国的价值观念,将起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弗雷德里克·詹姆森认为,美国的流行文化正在传播美式价值观,目的是消弭其他国家的主流价值观。除此之外,政治家更是把“软权力”的同化作用运用于实践之中。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其《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指出,“我们要不战而胜,就必须决心以不进行战争的方式使用我们的力量”,即通过多种方式对其进行价值观输出,从内部瓦解苏联,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美国原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同样精于此道,他自信地宣称:“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的方法思考问题。”当“硬权力”无法像从前那样发挥作用时,美国更需要发挥“软权力”在维护霸权方面的作用。

美国文化霸权相对成熟的运作机制,给中国的文化安全带来了挑战

美国文化霸权凭借相对成熟的运作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同时,也给中国的文化安全带来了一些冲击和挑战。

美国文化霸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内涵丰富,可简要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对自身文化的价值高度认同、对自身文化的生命力坚信不疑、对自身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合理扬弃。根据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的群体中,有74%的人十分喜爱美国文化。如《生活大爆炸》《越狱》《纸牌屋》《权力的游戏》和《星球大战》等美国影视作品,在中国拥有诸多受众。美国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甚至是流行音乐中随处可见的政治理念、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使不少人的生活和思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美国化”,甚至出现了盲目崇拜美国、随意贬低自身的倾向,这显然不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美国文化霸权加剧了中国的人才外流。2013年度的“美国社区调查”显示,在全美75.7万名拥有博士学位的外国移民中,来自中国的移民比例达16.4%。美国科学基金会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全美约有11.1万名来自中国的博士,其中理工科博士9.9万名,文科博士1.2万名。而自新中国成立至2010年,中国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总共才授予33.5万人博士学位。

美国文化霸权加大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难度。一般而言,“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国以核心价值观为标志的主流意识形态能够长期保持稳定,避免内部思想混乱,有效应对外来意识形态冲击的状态和能力。对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而言,其根本标志在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成员能够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及价值观念不断传入国内,加剧了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选择性与差异性。美国文化霸权的渗透与影响,进一步促使一些民众在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美国化”倾向。正如德国电影导演威姆·温德斯所言,“美国文化已殖民了我们的潜意识”。这句话虽有夸张之嫌,但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美国文化的巨大影响。

对于美国文化霸权带来的挑战,中国应积极加以应对

在文艺领域,我们应高度重视影视作品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意义和价值。文化既能影响民众的价值观,还能够塑造国家的形象。放眼世界,文化强国制作的影视作品不仅能够凝聚本国民众的共识,确立大众共同信仰和遵守的文化秩序,促进国家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发挥强大的榜样作用,吸引其他国家主动学习和借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因此,当前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大力培养具有正确价值取向、具备深厚人文素养、深刻反思精神和精湛业务能力的文化艺术人才。此外,还要树立文化传播新理念,在传播、宣传和包装等配套工作上精耕细作,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拓宽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销路,制作符合时代特征、内涵深刻、情感丰富、叙事手段流畅、传播正能量的影视作品。把主旋律教育与健康向上的求知和审美有机结合起来,在愉悦大众的过程中完成价值观的整合。

在教育领域,要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出台配套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还应积极从全世界范围内引进优秀人才,打赢“人才争夺战”。

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首先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主动学习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全方位丰富和完善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其次,要利用多种媒介,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改善宣传效果,使主流意识形态深入人心。

总而言之,美国文化霸权主要表现在文艺领域、教育领域及意识形态领域,其影响范围广,影响效力强。美国文化霸权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一是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和垄断话语权,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同化“他者”。美国文化霸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的民族文化自信,造成了高素质人才大量外流,不利于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对此,我们应加以警惕,通过树立文化自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抵御美国文化霸权的冲击,维护自身的文化安全。

(作者单位分别为西安外国语大学思政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意识形态视角下美国电视剧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YJC710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著,潘嘉玢等译:《大失控与大混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②[美]约瑟夫·奈著,门洪华译:《硬权力与软权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③[美]汉斯·摩根索著,卢明华等译:《国际纵横策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

④叶淑兰:《中国战略性外交话语建构刍议》,《外交评论》,2012年第5期。

⑤简涛洁:《霸权文化与文化威胁——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太平洋学报》,2011年第6期。

⑥杨永志、张艳:《论新媒体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理论与现代化》,2012年第6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妍卓]
标签: 美国文化   霸权   中国   几何   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