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用共享理念引领乡村旅游发展

核心提示: 在乡村旅游开发成果共享理念引导下,当地居民、地方政府、旅游开发企业、旅游者四大利益主体通过博弈和协商,形成了多赢的利益共同体。在共享开发成果意识共鸣下,四大利益主体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有意识地引导乡村社会经济结构良性变迁。

【摘要】在乡村旅游开发成果共享理念引导下,当地居民、地方政府、旅游开发企业、旅游者四大利益主体通过博弈和协商,形成了多赢的利益共同体。在共享开发成果意识共鸣下,四大利益主体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有意识地引导乡村社会经济结构良性变迁。

【关键词】乡村旅游  共享理念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旅游发展应体现共享理念

乡村旅游发展中,需要解决共享发展这一主题,谁来参与、谁来共享开发成果,是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乡村旅游开发主要涉及四大主体,即当地村民(旅游资源、旅游文化拥有者)、地方政府、旅游开发企业、旅游者,这四大主体均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实际的旅游开发中,往往强调旅游开发企业主体的利益,而忽视当地村民的利益;村民在旅游发展中无法得到合理的利益保障;旅游者的权益大打折扣,其购买的旅游产品与其支付的价格不相符,其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从市场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作为旅游资源的提供者(拥有者),在旅游开发中理应获得相应的收入,遗憾的是村民的利益往往被忽视而未能获取相关的收入;旅游者花钱购买的产品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未能获取真实的文化体验,旅游者的利益受到侵害。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共享理念,关系到乡村经济发展的成败得失,关系到乡村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走向。

为了更好体现开发共享理念,使开发成果共享落得实处,村民应该在旅游发展中获取相应利益。政府在获取相应的税收收入的同时,应当凸显其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作用,主动协调旅游开发企业、村民、旅游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政府应该正确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旅游发展,提高村民资产性收益。首先,清楚划分旅游资源的所有者权益,明确登记哪些是属于集体所有、哪些是个人所有;其次,根据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投资开发规模,组织开发商、村民代表进行协商,可按每三年或五年评估一次的方法进行估价,将村民的旅游资源作价入股参与旅游发展,并按其在旅游开发中的股份比例享受成果分配;第三,对于活态的旅游文化资源载体的村民,尽可能吸纳他们参与到旅游发展中,使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的价值得以体现,为文化传承起到示范性作用;第四,旅游者的利益也应该得到共享,政府通过协调与监督,保障旅游者能够买到真实体现乡村文化的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但也对文化生态环境带来一定不良影响

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与优化。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从多个层面改善农村当前的产业结构:一是部分家庭直接转移到旅游服务业,社区从事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二是围绕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为其提供产品服务的人群不断增多,村民结合自家的专长与旅游发展实际,有的生产加工农副产品,有的从事地方特色的民族工艺品生产加工,有的围绕旅游者流动需要进行交通运输等,这些行业的经营从根本上是对原有产业结构的补充;三是游客对食品的新需求推动农业种养殖结构调整,乡村由传统的单一农业种植向多样化转变。乡村旅游不仅带动本村社会经济发展,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寨的产业结构调整。村民不再固守过去单一的传统农业,有的经营旅游客运服务业,有的生产加工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

乡村文化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护和建设。旅游开发进程中,会结合旅游市场需求,针对乡村的古建筑、遗址进行生产性恢复性建设,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保护;传统民俗活动在旅游开发中受到广大游客的高度关注,与之类似的旅游产品易激起广大游客朋友的参与热情,要让村民、旅游开发企业管理者认识到文化的重要价值,唤起他们进行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识。

对文化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片面强调游客需要而满足一些游客低俗、快餐化旅游需要的现象。不尊重固有的文化传统习惯、文化环境与氛围,肆意打破各种禁忌,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老百姓对原有文化缺乏敬畏之心,为了眼前的利益,肆无忌惮地把本民族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化进行随意地“拼凑”。伴随着大批量旅游者的进村观光游览,也迫使村民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与节奏,这使一些村民毅然否定既有的传统民族文化,视自身的文化不入流,从而淡化、冲击和扭曲了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

文化走向庸俗化。城市人之所有选择到乡村旅游,是想到乡村寻找、体验农村传统的民俗文化、民俗节事活动、农耕文化、乡村的生活方式等,是到农村去体验乡愁。游客朋友们往往选择到那些文化古朴、建筑有一定特点、文化生活别致的村寨游览。但是,为了追求旅游开发的最大效益,在文化保护传承与文化开发利益之间,人们往往选择后者,宁愿缩短传统文化的生命周期,也要满足旅游者的不当需要。一些较为“神秘”和只有在族群内部生活中才能出现的文化逐渐“舞台化”,有的随意删减或增加文化活动过程与环境,任意改变民族传统文化的真实面貌,有的甚而触犯地方、民族的禁忌,致使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走向庸俗化道路。

共享理念关照下的乡村社会经济变迁走向

在乡村旅游开发成果共享理念引导下,当地居民、地方政府、旅游开发企业、旅游者四大利益主体通过博弈和协商,形成了多赢的利益共同体。在共享开发成果意识共鸣下,四大利益主体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有意识地引导乡村社会经济结构良性变迁。

共享理念促进乡村经济结构调整。乡村旅游在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接纳村民就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村民离土不离乡,可通过兴办旅游商业、参加民俗活动表演、打零工等方式增收,还可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入股”分红增收。

共享理念促进村民素质提高。共享理念在保障旅游经营者的利益的同时,使外来旅游者的利益也获得保障,推动外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交心”接触与互动。外来旅游者通过言传身教将外部一些新的综合信息、发展与生活的理念带到乡村,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与外来旅游者不断进行信息的交换,当信息量足够大时,就能对村民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交流和比较,老百姓认为要加强学习相关文化知识,从而能够全面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

共享理念增强文化保护建设意识。当村民参与了社区旅游发展规划决策、发展战略决策、发展思路与发展路径制定,以及提供具体的旅游服务项目之后,他们在发展决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也得到提高。通过对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的开展,使村民认识到自己文化的重要性,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成果共享分配的机制理念促使下,当地村民亲身参与到旅游开发中,他们对自身的文化价值有新的认识,并懂得传统民族文化对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会自觉主动地保护现有的文化。

共享理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村民发现原生态的建筑风格更能吸引游客、带给村民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一些村寨采用维修装饰的方式使建筑风格趋于传统格调,并使其在一定层面上获得保护。民俗活动、文化活动在旅游开发中的确受到广大游客欢迎。2016年以来,安顺市为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屯堡文化旅游,举办了“一绝四宝”系列“屯堡文化汇”活动,用民俗文化活动方式推动屯堡文化旅游开发。这说明,人们开始充分认识到文化价值及其在旅游开发中占据的重要位置,并通过相关活动来传承文化。

(作者为安顺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贵州省科技厅、安顺市人民政府、安顺学院三方联合基金项目(项目编号:黔科合LH[2014]750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晓萍:《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责编/谭峰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妍卓]
标签: 乡村   理念   发展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