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响中国 > 正文

改文风要接地气 切莫打官腔耍花腔

文风问题不是小事。改文风永远在路上。

前不久,中国记协在京召开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研讨会,提倡用清新文风引领时代新风。不仅新闻工作者要改文风,作为沟通群众、服务群众的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转作风、改文风。

文风不仅代表语言风格和个人喜好,更折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尚,关乎事业兴衰成败。延安时期,有人比较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文风后,得出结论:“一看语言文字,就知道谁战胜谁了。”语言文字,是领导干部指导工作的一种方式。文风不正,自然没有感召力号召力,就不会打动人影响人,何谈工作效率、领导威信?因此,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不重视文风,都不能忘了改文风。

当下,领导干部改文风,重要的是反对打官腔、反对耍花腔。所谓打官腔,就是高高在上,不容置疑;套话连篇,自以为是;不讲道理,只讲命令。这样的腔调,面目可憎,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可能很好地传播党的声音,引导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如果说打官腔是一种语气问题,是一种态度问题,搞不清自己“姓什么”“为了谁”,还有一种更恶劣的文风,那就是耍花腔。所谓耍花腔,就是只讲形式,不要内容,其主要特点:一曰故弄玄虚,提出一系列新概念、新名词,看似花里胡哨,实则让人不知所云;二曰词不达意,文章是为了表达思想观点的,耍花腔则不然,引文一大段,排比一串串,既讲押韵,又讲对仗,但要问反对什么,倡导什么,则不足道哉;三曰空洞无物,操着花腔,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为了媚上,上头爱听什么,自己就说什么,十足一场表态秀,这正是我们所反对的“表态文章”。

文章“不以富丽为工”,最忌“云端”和绮丽。之所以会出现打官腔和耍花腔的文风,主要是少数领导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思想和作风所致。孤芳自赏、盲目自大,不能正确看待自己,不注重走群众路线,把自己当成官老爷,自然就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用投影仪推出一堆堆用处不大的文字垃圾。

文风是一个综合系统,它包括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语言、语调,知识、涵养,党性、政德,等等。改文风,需要方方面面下功夫,最应该做的就是坚持多接地气,反对打官腔;内容为王,反对耍花腔。

“我们的文字必须反映实际,以解决问题为要旨,避免坐而论道,避免把时间精力弄到概念、词句、提法的新奇上,文章架构的工整上。”在这一点,习近平同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学习他的讲话和文章,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这正是领导干部改文风的方向、要旨和根本所在。

[责任编辑:王驰]
标签: 文风   打官腔   接地气   耍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