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科技视野 > 正文

聆听习近平告诫 避免“新常态”三个误区(2)

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

第一个认识误区是将新常态当成一个事件,以“好”或“坏”来界定新常态的“性质”。

习近平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大角度对“新常态”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他说,从时间上看,我国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盛的几个大时期,今天的新常态是这种大时期更替变化的结果。从空间上看,我国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面临新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种变化的体现。而新常态带来的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

因此,“有人问,新常态是一个好状态还是一个坏状态?这种问法是不科学的。”习近平说,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并没有好坏之分。

权威人士指出,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面对这种“势”,习近平提出“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把握住这12个字,我们就明白了习近平为何提出“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也明白了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何要强调,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对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冷静分析,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扎实做好工作。

128989663_14634498458921n

2014年11月9日,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这是习近平向与会嘉宾挥手致意。 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习近平   五中全会   经济发展   新常态   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