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指出,险资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其投资收益本质上来源于实体经济的增长,而投资收益本身往往又能用于回馈投保人。对险资来说,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真心实意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仅是一种自然的义务,更与其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险资要恪守本分与经济发展规律,做资本市场的价值挖掘者、发现者和引领者。只有这样,险资才能实现“常吃常有”,同时自身也将成为推动资本市场及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积极力量。
“必须看到,保险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从险资的负债端来看,来自实体经济的市场主体参与投保的目的就在于希望生产经营中出现风险事件时得到补偿,以应对冲击、降低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经营;从资产端来看,险资作为长期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在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发展所需资金的同时,也能获得稳定的回报,从而为风险理赔提供资金保障。”赵锡军说,当保险机构运用险资时偏离应有轨道,就可能对相关各方产生不利影响。
顺势而为良性互动
事实上,尽管转型时期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出现阶段性下降,一些资金出现浮躁情绪,但中国经济未来的商机依然被广泛看好。
标准普尔公司首席全球经济学家保罗·希尔德说,中国经济实现了约35年的高速增长,这在全球范围内都堪称奇迹。未来,只要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中国经济就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野村证券则在一份对2017年亚太经济的展望报告中认为,尽管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存在放缓压力,但放缓幅度比此前所预期的要小。与此同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跨越一些阀值,原先一些相对较小的消费品市场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
实体经济前景广阔,顺势而为才有机会。可见,如何让日益壮大的保险业进一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形成良性互动,进而加速释放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商机,是非常值得保险企业、政府和社会持续思考的。
“对保险企业来说,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不适于扩大风险性业务。保险企业应该针对科研、服务、消费、制造等不同行业的转型发展规律,设计出相应的保险产品并合理运用保费进行投资,而不是通过杠杆增大风险资产规模。对于监管者而言,也需要意识到经济及金融发展的新形势所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空白,及时提升监管能力,最终实现对跨市场、交叉性、综合性业务的有效监管。”赵锡军表示。(记者 王俊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