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使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56.1%,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人都生活在城市里。而对于市区人口规模在5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而言,人口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人口规模压力带来的交通拥堵、职住分离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
增速快、分布不均带来人口问题
根据我国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等城市均已达超大城市规模。
特大城市规模的扩张主要来自外来人口的涌入。近年来我国特大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外来人口比重快速提升。以北京为例,外来常住人口的比重从2005年的23.2%,提高到了2015年的37.9%。
除了外来常住人口的逐年增加,我国特大城市中心城人口过密的现状也加剧了人口问题。通过对核心区域土地面积相似的几个都市圈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北京、上海的中心城人口密度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且考虑到北京、上海中心城人口总量的快速增长,其人口密度可能已经超越了其他国家的大都市圈。
与国外相比,我们差什么
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根据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国外特大城市人口调控政策大体可分为五类:建立卫星城或次中心疏导战略、功能疏解和机构搬迁政策、注重法律和规划引导人口布局、通过调整产业布局调控人口、通过调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间接调控人口。
近年来,我国也在相关领域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如北京加快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但必须注意的是,与国际大都市相比,我国特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这也是城市整体发展、结构调整所必须关注的基本问题。
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尽管它们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大都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2014年北京、上海的人均GDP远远落后于国际发达大都市,仅相当于纽约的25%、东京的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