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韩冬雪:房山区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创新的意义与启示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教授、博导  韩冬雪

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建设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质土壤”。构建学习型社会,通过健全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是“优质土壤”形成的“气候条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将建设学习型社会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体系当中,教育事业也随之日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与初步建立国民教育体系时期相比,当前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教育发展无论在建设主体还是发展机制方面都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特征,及时把握这些特征、总结经验、厘清规律,则将为稳步推动教育社会化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是处在这一呼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改革背景下,北京市房山区将全力推动建设学习型房山和创新型房山确立为教育发展的目标,开始尝试摆脱传统教育观念和管理体制中不适应现代社会治理与发展元素的束缚,一方面继续着力改善基础设施、促进教育公平,遵循普惠的原则推动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开始更多地从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事业与社会治理融合对接入手,使区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了符合房山实际、具有房山特色的教育体系。其中,在继续教育方面,房山成教中心围绕学历教育、社会培训、社区教育、学习型组织创建、乡镇成人学校业务指导、社会化考试服务等六大板块开展工作,使继续教育在服务房山区产业转型,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服务城市化进程,促进市民文明素养提升;服务文化建设,促进新农村文化繁荣;服务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青少年实践体验空间拓展;服务学习型房山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管理新变革等五个方面发挥了自身优势,提高了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

不难看到,房山教育事业取得成效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有机统一。所谓教育的社会化,是指学校教育要走向社会层面,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专业培训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通过学校与社会互通,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层面的学习、体验、实践的机会。例如房山区在学历教育办学当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确定以涉农专业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历+技能”教育,为青年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在社会培训服务领域,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自主研发和丰富课程资源,有效提升了社会培训服务能力。相应的,社会的教育化则指的是在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当中应积极发挥继续教育的社会整合与社会改造功能。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缓解随之而来陡增的社会治理压力和种种矛盾问题,都提出了对于教育这一整合认同、提高素质修养的关键事业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房山区在社区教育服务城市化进程当中,有意识地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积极开展市民道德大讲堂活动,深入推进新型市民文明教育体系建设,以“道德、文明、科学、文化、健康”五大素养教育为主题,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和文化教养;在乡校业务指导工作中,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加强乡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文化驻乡”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一年内完成农民各级各类培训六万多人次,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得教育事业本身的进步充分地转化为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公民素质提高的动力源泉。在此过程中,房山区还通过积极进行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立足继续教育,积极面向帮扶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社区治理、提供农业技术等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发掘创新动力,为房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技术支撑,实现了教育培训与社会建设的有效衔接,构建起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引领的学习型社会发展格局。这些经验无疑都提示我们,应当更加深刻地把握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时代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的内在关联,并以之作为我们推动两者协调发展的政策基准。

通过房山教育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我们也再次看到了新历史条件下外延更为宽泛的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振兴中华的助推作用。未来,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更加依赖于教育体系、教育方法、教育技术、教师队伍的创新和发展,当各个地区更多地立足于当地社会实际,深入了解社会发展需要,转变办学理念,使教育改革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协同发展时,我们也一定能够使构成社会治理重要一环的教育事业在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的大前提下迎来更加欣欣向荣的美好明天。

[责任编辑:张译晟]
标签: 房山区   社会化   启示   意义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