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特色产业引领精准扶贫(2)

——四川省大竹县脱贫攻坚行动调查报告

图像 12

除了具体的专项行动之外,良好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攻坚脱贫的强力支撑和坚实保障,在扶贫行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保障特色产业攻坚脱贫的顺利实现,大竹县推出六大机制,为强力扶贫攻坚率先精准脱贫提供制度保障。我们请受访者对六大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排序,发现受访者对于组织领导机制的实施效果最为认同。调查结果依次为:组织领导机制(74.5%)、目标责任机制(52.6%)、驻村帮扶机制(33.4%)、宣传引导机制(17.9%)、考核奖惩机制(15.4%)和统计评估机制(5.4%)。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是推动扶贫工作顺利平稳开展的重要先决条件,大竹县明确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季度要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开发攻坚工作,统筹各方资源,加强协调指导,确保全县扶贫攻坚有力有序推进。具体实践中,一方面,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加强县扶贫移民机构建设,配强配齐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强化执纪监督,保障工作条件;另一方面,加强乡镇(街道)扶贫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明确专职扶贫工作人员,细化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有领导、有人员、有场所、有抓手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在大竹县的扶贫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获得了受访贫困群众的高度认可。

图像 13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拓展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是未来扶贫工作重点

调查发现,缺乏增收渠道和缺乏增收的技术能力是受访贫困群众当前脱贫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分别有38.4%和32.0%的受访者作出上述选择。大竹县属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区,山区的传统产业形态主要是农业,尤其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其典型特征是生产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经济效益较差。受地理位置影响,农村农民的生活居住分散,信息闭塞,难以建立现代化的生产经营体系。这种传统的落后生产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当地居民尤其是贫困群众缺乏现代化的就业技能和增收渠道。

图像 14

在解决贫困群众增收技能和渠道问题上,大竹县对贫困群众所面临的困难作出正确研判,并对此作出了有力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特色农业的“五+模式”(“特色农业+名品名标”“特色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休闲观光”“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特色农业+电商平台”),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借此拓展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常务副院长朱红文认为,大竹县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和经验,其根本的合理之处和强劲的可持续性,就在于找到了合理地解决经济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文化(公共生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新路子。

图像 15

与脱贫面临的主要困难相应,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是受访者心目中最期待的扶贫举措(24.6%),除此之外,低保政策兜底(22.2%)、教育解困资助(17.9%)、就业创业培训和就业政策扶持(13.3%)等也是多数受访者所希望接受的扶贫措施。除低保政策兜底之外,选择比例超过10%的选项都是针对提高脱贫能力和拓展脱贫渠道,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贫困群众更期待获得脱贫的技术与能力。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所指出的,除部分农民因病残丧失劳动力之外,大部分农民贫困是因为他们没有稳定地进入社会专业化分工系统,就业不充分,实际的有效工作日少。要让他们脱贫,就是要大力推进市场化,让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大竹县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培育了几种大宗农产品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因此,如何响应贫困群众的期待,继续有的放矢、提供特色产业脱贫攻坚举措,是未来大竹县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向。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董惠敏】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特色产业   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