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强化责任落实全力精准扶贫 决战扶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文山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山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也在精准。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法路径和精神内核。在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我们唯有以“精、准”二字为“指挥棒”,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旗,全力以赴,向贫困发起总攻,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树牢问题意识,正视困难差距,切实增强脱贫攻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和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文山州开展了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行动,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加大组织力度、工作力度和推进力度,千方百计促进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加快发展,全州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州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72.24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3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2.4%下降到10.36%,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有了明显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明显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向加快发展、单点扶贫向整体推进、“大水漫灌”向精准脱贫、“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无章可循向依法扶贫、被动脱贫向主动致富的可喜转变。但是,由于受自然环境恶劣、基础条件差、发展起步晚等致贫因素的影响,我州县(市)之间、各民族之间,社会和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性,仍然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全州8县(市)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漠化片区县,重点县、片区县数量居全省第一,贫困人口数量居全省第五,贫困发生率居全省第七,脱贫任务艰巨繁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5年12月10日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李纪恒书记、陈豪省长的重要讲话,为我州扶贫开发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做好扶贫脱贫工作提供了标准和抓手。因此,全州上下都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确保”(到2020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严的纪律、实的作风,锲而不舍抓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突出精准施策,持续精准用力,在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上下硬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脱贫攻坚好路子好机制的核心,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六个精准”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文山州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一)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归根到底要靠发展产业来支撑。对具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他资源,但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强化“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加强产业项目进村到户机制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优质种业基地、创业园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积极开展“电商扶贫”,运用“互联网+”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建立进村入户的电商服务体系。

(二)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按照《文山州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力争用3年时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万户、5.1万人,建设354个安置新村,再通过两年巩固提升,把搬迁新村建设成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对脱贫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安置搬迁群众,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转移就业。

(三)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全州8县(市)除砚山外,其余县(市)均是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修复,不仅会动摇发展的根基,也会威胁国家生态安全。因此,对居住在生态脆弱或生态保护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生态保护补偿,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积极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实现脱贫致富;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项目,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向贫困山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不断加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对贫困地区25度以上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合理调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将该退的陡坡耕地全部退下来。

(四)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跳出贫困陷阱、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根本要靠教育、靠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目前,全州贫困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贫困家庭对教育重视不够,“读书无用论”观点也有所蔓延,贫困家庭孩子辍学失学还比较多。因此,我州不断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好生活补助政策,让贫困地区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光荣的职业是老师,让“知识改变命运”成为家长和学生的共识;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开发,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贫困群众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振奋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精神风貌。

(五)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这场脱贫攻坚战,是不留“锅底”的战役。对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由社会保障来兜底;全州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制定出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实现农村扶贫标准线和农村低保标准线“两线合一”,发挥低保线兜底作用;切实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的统筹衔接,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因病致贫或返贫的群众给予及时有效救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

三、强化责任落实,狠抓督促指导,在超常规施策上下硬功夫

推进脱贫攻坚,强化责任落实,切实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全州上下在以往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基础之上,须思想再认识、工作再精准、措施再落实、推进再加快、责任再强化,同心协力,尽心尽责,加快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和共同给力的脱贫攻坚局面。

(一)实现“精准扶贫”,须把责任落实、落细。乡(镇)是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最前沿、第一线,需要具备过硬本领的干部去“冲锋陷阵”,对于不能胜任脱贫攻坚工作的乡(镇)干部,必须采取组织措施进行调整。因此,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坚决落实好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责任,切实扛起脱贫攻坚硬责任,构建脱贫攻坚硬支撑,认真研究部署脱贫攻坚重大事宜,制定重大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深入贫困村组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和协调落实,做到一把手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分解目标,细化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实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才能使扶贫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二)实现“精准扶贫”,必须增强内生动力。人们都知道扶贫工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但是如何帮助贫困山区摆脱“穷根”,思想观念的转变很重要,目前,部分地方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甚至为得到扶贫政策支持而不愿“摘帽”。当然,贫困山区发展既要靠政策扶持,也要靠内生动力。因此,我们要善于依靠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把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更好结合起来,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更多走向市场、依靠市场,参与现代化进程,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要把借助外力和激发内力更好结合起来,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构建以外因促内因、外力促内力、以“输血”助“造血”的体制机制,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千方百计带领各族人民苦干实干、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实现“精准扶贫”,必须强调严实作风。扶贫工作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来不得半点含糊,过去有的数字造假,有的虚报扶贫效果,最终不仅工作没抓好,更是冷了群众的心。因此,推进精准扶贫,我们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取得扶贫实效。各级领导干部和扶贫系统广大干部要主动带头干、聚焦脱贫干、从实际出发干,“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一级传导工作压力、增强工作动力。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入自己联系挂钩的县(市)、乡镇、村(组)、贫困户家中去,用心、用情、用力,真扶贫、扶真贫;要始终围绕如何让贫困群众脱贫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搞形式主义的扶贫,不建形象工程的样板,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最终把宏伟目标变成美好现实。

[责任编辑:张莉]
标签: 扶贫   攻坚   小康   决战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