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现代化的三重角色与独特路径探析

核心提示: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探析近现代中国现代化的独特内外部环境,总结反思中国独特的现代化路径,对于今天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探析近现代中国现代化的独特内外部环境,总结反思中国独特的现代化路径,对于今天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现代化独特性   探析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近代以来,独特的国情和历史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推动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殊国情和实际的结合。而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在极其复杂的内外部因素相互交错影响下,艰难启动又数次断裂,其在现代化路径的选择和探索中所表现出的艰难和曲折是其他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从未经历过的。这一复杂性,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中国近代的变革是由不同性质的多重矛盾纠缠在一起的。

中国现代化的独特外部因素

殖民侵略下的艰难启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在殖民者的数次侵略下开始接触现代文明,近代中国的巨变是在强大外力作用下艰难启动的。完成工业化的世界各国用野蛮的方式将自己的价值观、生产方式等强加于中国,中国迅速地沦为西方多国的殖民地,被西方开创的现代文明边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殖民侵略的“伟绩”,给中国探索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带来了复杂的社会环境,严重制约和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向前迈进。

苏联工业化的双重影响和新中国现代化的奠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选择了苏联式的现代化道路。苏联的工业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苏联工业化的示范、援助和中国的“一化三改”, 奠定了中国的工业基础,快速建立起了独立的基础工业体系、国防工业体系。另一方面,苏联工业化的弊端深刻影响了中国工业化的健康发展。面对苏联模式暴露的问题和中苏关系的变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自主探索,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初步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的工业发展思路。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战后美日的新影响和中国现代化的全新探索。面对十年“文革”后中国与西方世界发展存在的巨大反差,邓小平同志重新审视苏联模式,反思“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审视现代西方文明,审时度势,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由此,中西方开始了多个领域的广泛交流,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新探索,开辟了一条非传统、非西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正是在中西经贸往来和技术文化交流中,中国从弱到强,迅速崛起,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也逐步增强。但中国发展空间和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化,美国围堵、日本挑衅、世界金融危机蔓延等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今天,我们要铭记历史的教训,正视现代化的复杂外在环境,在更加宏大的视野里处理好各种关系,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条件。

中国现代化的独特内部因素

独特的政治及其领导力量。近代中国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健康启动和发展。完善的封建集权官僚制度虽然维护了封建的统一和强大,却因封闭落后而无法吸取容纳新思想、新力量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变革,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巨大障碍。而新中国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促使政治始终保持高效,不断释放出活力与生机。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全新启动,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审视中外的现代化建设现状,总结现代化的建设经验,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独特的经济制度和体制。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有着独特高效的农业基础,创造了世界上最辉煌的农业文明,但这种先进水平的农业与落后中国的官僚封建制度、习俗和闭关锁国政策结合一起,就变成了中国社会前进的严重障碍,使得资本主义萌芽无从发展,现代西方工业文明无法正常输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崭新的经济、政治制度和充满活力的体制,公有制的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经济体制的转变,为现代化释放出超强能量和活力,中国的工业化在农业基础上也有了奇迹般的变迁。

独特的文化思想。近代以来,中国的儒家文化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现代西方民主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一方面,儒家文化为落后的封建统治提供精神支撑,这种崇尚传统而反对激进变革的温和意识,是中国错失一次次现代化机遇的重要原因。但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深的历史沉淀和超凡的影响力,在现代化矛盾凸显的今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力和独特魅力正在被发掘,它在新的时空环境下吸纳、融合着人类现代文明,激励着中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形成了自己的现代化理念和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重新审视中国文化,人们愈发地认识到,中国的崛起必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崛起。

中国现代化的三重角色和路径探索

在现代化的探索中,中国经历了多重曲折和困难,最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找到突破。

中国是现代化的落伍者。因自身条件的得天独厚,中国无视欧美的巨变,却在欧美的殖民侵略和封建内在危机的双重逼迫下,被动开始了封建体制下的现代化努力。历经洋务运动,变法图强、新政立宪、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变革,批判和抛弃中国的旧制度及其文化,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独特内外因素、中央权力的缺失、领导阶级的落后,和因为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现代化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中国是现代化的追赶者。中国作为现代化的追赶者,不仅表现在百余年来中国对外国工业化和文明的接纳,也表现为在西方主导的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下,中国的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和实践。新中国的成立使得中国第一次有了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正视中国与世界的巨大差距,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建设,开始追赶欧美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深刻反思自己的现代化路径,否定了苏联现代化模式,重新诠释了“富强”的价值内涵,创造了东方现代化的新路径,开创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是现代化的创新者。中国作为现代化的追赶者,在百余年的现代化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首先,中国成功地开创了一条和平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积极倡导践行互利共赢的现代化新战略,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组建亚投行,广泛与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往来,实现互利互惠,以和平的方式加速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同时也给沿线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遇。再次,中国在现代化实践中形成了“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总体布局,中国当前对现代化的全局深入认识和把握,相比西方国家工业化历程,对世界更具有指导和启示意义。最后,中国提出并践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能在自身实践中总结创新,实现工业发展从传统发展向新型工业化的转变,这不仅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工业化的实现意义重大,而且对世界经济现代化健康发展有深远影响。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在独特的中国国情实践中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在不断解决中国现代化的独特问题、探索并形成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实现着中国化。探析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性,总结反思中国的现代化的路径,对于今天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地实施五位一体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等的国家战略,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参考文献】

①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②王文章:《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市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

责编/周晓燕  刘芋艺(见习)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寒]
标签: 中国   路径   现代化   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