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专题 > 正文

资源型城市转型如何“破茧成蝶”

核心提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型城市发展在国内外的巨大挑战下陷入困境,转型面临诸多约束。面对种种约束,资源型城市转型关键在于发挥出人的创造力,以克服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劣势。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型城市发展在国内外的巨大挑战下陷入困境,转型面临诸多约束。面对种种约束,资源型城市转型关键在于发挥出人的创造力,以克服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劣势。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转型 人才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低迷态势,受世界经济低迷拖累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影响,我国资源产业发展出现较大滑坡,资源型区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塌陷区”。全国有14个地级市的GDP出现了负增长,多数是资源型城市。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由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经济刺激效应趋弱,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国内外的巨大挑战,转型压力较大。在困境面前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分析问题,谋划有力举措,化危机为生机,变压力为动力,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当前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多重约束

一是资源约束。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资源型城市往往都是以资源开发而兴,以资源枯竭而衰。资源产业兴盛往往以获得巨大的收益,诱使人们放弃其他产业而追求收益更大的资源产业,而其他产业由于得不到支持而逐渐衰弱,形成“荷兰病”效应,造成资源型城市单一的产业结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界定的262个资源型城市,中晚期资源型城市占了大多数,资源约束将会加剧。资源约束突破在于通过技术升级创新的投入来继续勘测、开采新的资源和提高资源开采率。

二是环境约束。资源开发过程往往会产生环境外部性,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开采挖掘,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如地表塌陷,水土和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矿区植被遭到破坏等。矿山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和废气,仅煤矿排放的废水每年就达26亿吨,废气达1700亿立方米。随着国家环保标准和执法力度不断提高和加强,环境约束日益趋紧。

三是制度约束。当前资源型城市制度约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由于资源开发获利而逐渐转向不断加强壮大资源型产业,从而形成比较严重的路径依赖,造成资源型产业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二是大多数资源型国企尚未建立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仍然存在,尚未打破行政壁垒、垄断壁垒,制约企业效率提升;三是政府与市场关系尚未充分理清,政府为追求当地经济增长和部门利益热衷干预市场,职能发生错位,管的太死,层层设卡,效率低下。

四是技术约束。资源型城市转型在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增长。创新驱动根本上依靠科技进步。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需要从资源供应、资源存储和运输、资源消费全产业链角度发展低碳环保技术。当前资源型企业技术尚不能满足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需要,大量的落后产能仍然存在,低碳环保技术有待提升普及。2002年到2012年间,资源型城市的能源消耗总量从53.53百万吨标准煤增长至165.72百万吨标准煤,资源型城市的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96%。

五是资金约束。一方面,受世界经济低迷影响,大宗资源产品价格走低,资源型企业纷纷陷入困境,资源型城市财政收入也急剧下降,无力增加投入、推进经济调整。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规模经济刺激已经弱化,来自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相应减弱,资源型城市债务扩张趋于收紧。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资金约束日益严重。

资源型城市转型关键在于发挥人的创造力

一是领导干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主观上要求各级领导转变思维,但是由于对新常态下治理经济的适应程度不同,领导干部表现不尽相同:一些领导干部由于对新形势认识不深刻,思维固化,消极应付;一些领导干部瞻前顾后,缩手缩脚,谨慎保守;一些领导干部则认清形势,科学研判,大胆有为。当前领导干部的意志和能力直接影响当地转型发展成效,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一心谋转型,不计较个人得失,势必能走出一条转型发展路子,相反如果消极应对和谨慎保守,转型成效将大打折扣,甚至丧失良好的转型时机。

二是科技人员。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离不开科技人员的努力。当前科技人员主要存在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当中。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多看重论文和课题,对科研成果转化不够重视,导致科教与应用出现脱节;企业中的科技人员,由于企业多是中小企业,难以支持大规模深入的科技创新,多以模仿为主,有实力的企业又不愿意过多承担科技创新的风险,造成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低下。

三是引进人才。资源型城市在国内外严峻形势下,经济发展陷入低迷,经济活力下降,更加制约资源型城市转型。业因人而兴,大力引进多层次的各类人才,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国内资源型产业本身面临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但是从世界范围看,工业化落后国家和地区仍然大量存在,资源型产业需求仍然很大,因此着眼世界范围内产能配置调整,成为国内过剩产能的有效出路。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束缚,培育新的替代产业成为关键,替代产业人才引入是资源型城市转型人才引进的重点。

加快推进释放人的创造力的建议

一是转变政绩考核,建立鼓励干事创新的机制。破除唯GDP的单一考核和任用的标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和统领政绩考核。建立容错免责保护机制,对改革创新未达到预期结果或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查实后属于不可抗力导致的,依照相关规定免予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完善干部培养体系,既要善于选贤,更要加强干部培养,展开多层次的干部培养教育,不断把资源型城市转型事业推向更高水平。

二是改革科研体制,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转变单纯以论文、项目和经费、专利数量等为标准的评价、晋升办法,区分基础研究类和应用研究类的不同评价标准,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在应用类评价中的权重。尽快在产权确权、价值评估、作价入股、企业创办、人员激励、收益分配等方面形成有针对性、便于操作的实施细则,通过完善的制度保证和良好的收益预期来吸引更多想干事的科研人员。加快技术市场发展,完善技术市场服务功能,充分利用技术市场专业服务,降低技术交易成本和提高技术交易效率,催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技术流动和成果转化。

三是推进企业创新,完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制定产学研合作鼓励政策,建立产学研合作协调机构,通过立法规使产学研合作制度化,引导企业转变成长方式,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其中特别要使资源型企业长期以来“多挖快赚”的发展思维得到扭转。鼓励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推动契约合作、技术联盟、基地共建、双向培养等多层次的合作,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提高。设立相对独立的企业研发基金,面向企业技术需求、企业申报课题需求。项目公开招标,项目考核注重实效,重点加大对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

四是加大人才引入,营造爱才、用才的人文环境。强化人才的重要战略地位,制定引进多层次人才的政策,鼓励各类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提升。设立人才引入专项资金,使引进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能力,重点加大对非资源型替代行业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构建人才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妥善解决引进人才的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生活问题,通过高效、真诚、周到的人才服务吸引更多人才在资源型城市生根发展。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倡导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良好风气,形成各类人才专心干事的氛围,杜绝急功近利、苛责求全的短视行为。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①幸晴晴:《资源型城市能耗变动因素分解及差异分析》,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责编/杨鹏峰  贾娜(见习)   美编/ 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谭峰]
标签: 资源型   城市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