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文史 > 正文

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如何传承(2)

核心提示: 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蕴含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并日益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内在驱动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文化的繁荣,中华民族优秀艺术文化受到冲击乃至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系统的传承机制来维护中国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求凸显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健全传承机制,维护我国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利益导向传承机制。首先,以政府为主导,完善传统文化管理体系。各级文化管理部门要结合中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广泛征集社会各方建议,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落到实处,特别是对文化市场混乱、牺牲传统文化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要力查、力管、力抓,把文化的管理和考核纳入行政管理责任考核的范围,使政府真正履行职责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服务。其次,健全传统文化建设工作的运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要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机制方面集思广益,在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和工作途径上要有创新意识,锐意进取,积极与社会文化团体进行沟通合作,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规范到位、细化到位、落实到位,最终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社会效益相关联,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流方向不变。

切实完善艺术文化相关的政策保障传承机制。首先,加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传承和发展投入力度及政策扶持力度。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积极扶持,以维护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产业的权益,并为他们的发展开通政策性绿色通道,且为这些产业搭建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使中华民族优秀艺术文化扩大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其次,加强传统艺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平台为人才培养基地,在教育教学领域内,课程设置上注重增添传统优秀艺术专业;吸收专业性的民间艺人进入到教师队伍中;在教学硬件设施上,配备相关器材,便于开展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教学,这三者若能实现有机结合,将培养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新生一代。

创建艺术文化产业之路,推进艺术文化创新传承机制。首先,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各个地区之间从自身的文化建设实际情况出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艺术文化产业相结合,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传统文化产业培养基地作为技术依托,发挥市场经济对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作用,科学合理规划布局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挖掘发展潜力,寻找符合自身的传统文化发展体系和产业化道路。其次,树立中华文化的品牌意识,创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艺术文化工程。自觉地站在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需要的角度、本国文化建设发展的主线角度、全球化文化发展的趋势角度,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品牌,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力融入到艺术文化品牌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和感染力,从而最终增强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和促进中华文化强国道路的建设。

以现代信息传媒技术为依托,完善艺术文化传播传承机制。首先,增强传播手段,拓展现代传播渠道。以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媒系统相结合,运用多样传播手段和多种传播渠道,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宣传和传播,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深入人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其次,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创造良好社会氛围。以文化传播手段和渠道为依托,唱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特别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思潮,加强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认同感,最终构建营造出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为荣的全民意识和社会氛围。

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是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得以存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提炼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精华,并使之内化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不断前进的精神养料,践行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道路中,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

【注:本文系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KY2015YB51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北京:商务出版社,1994年。

②方立天:《炎黄文化与民族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③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2003年。

责编/陈楠  刘芋艺(见习)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谭峰]
标签: 艺术文化   民族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