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核心提示: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传授者的教育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待加强。应积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传授者的教育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待加强。应积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思政教育 高校 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素养核心,接受教育是人们提高素养的重要渠道。与初高中教学的相对封闭管理不同,大学大多坚持开放、自由的学术风气,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比以往要多得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跟初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所区别,要契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还存在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问题。

“知行合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想状态

接受理论应用非常广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可以采用。任何接受系统都包括接受主体、传授者、接受环境、接受媒介、接受客体等要素。这几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它们的合力决定了接受效果的高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的分析,更多地是从准备环节、传授环节、内化整合、外化实践这几个前后相连又密切联系的环节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备环节,既包括接受主体自身的准备,又包括传授者(大学老师)通过课堂提问、媒介展示等方式唤醒接受主体的知识储备。传授环节要创设接受情景,在这个过程里,教师的主导地位是较为突出的。为了提高传授的效果,教学目标必须明确,教学手段也应该生动活泼多样化。

内化环节是联系着传授环节和外化环节的。内化的过程中,接受主体也会受到自身价值取向、心理、外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知行合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想状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为大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对接受的价值理念进行践行。外化践行的实质是实践活动。外化实践只有经过多次反复良好行为的实践,接受主体才能自觉把这些良好行为当做自己的生活习惯,渗透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

一是理论研究不够完善。我国不少理论研究是借鉴现有的西方研究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也不例外。而中国的实际跟西方的实际有很大差异。中国需要自己的理论、道路、精神。另外,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接受理论研究的深度还比较浅,角度还比较单一,甚至一部分理论研究专家简单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混为一谈,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简单归因为传授者方面的问题。理论创新是各方面创新的先导,缺乏理论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难以获得突破性发展。

二是接受环节中接受主体和传授者认识上有误区。部分大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要,主体学习积极性的缺失是高校思政教育效能低的重要原因。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差,学校和高校思政教师责无旁贷。追根溯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缺乏,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偏见是影响他们专业水准发挥的重要原因。另外,在思想认识上,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还存在把思想政治教育简单等同于专业教育或者等同于政治教育的误区。

三是传授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困境。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一方面普遍存在体系过于庞大、重心不够明确等问题,另一方面还存在内容陈旧的问题。教学手段方面则存在单一死板的情况。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甚至个别思政教师在课堂上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忽略了导向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政治立场上面存在极大问题,作为一个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绝对不应该出现这种错误的政治倾向。

四是外化内化脱节。整合内化和外化实践是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的两个重要环节。一方面,接受主体是意识独立的个体,对于传授者传递出来的外在信息必然会做出自己的反应。另一方面,接受主体认同传授者所传播的某些理论和观点,并不意味着接受主体一定会在实践中严格践行。当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会影响内化和外化的联系,部分传授者重课堂、轻实践是使得内化环节和外化环节出现脱节的人为因素。

五是评价机制的不完善。高等院校对于思想政治课的考核,一般采用考试的形式,但考试本身更多停留在知识层面的考察。而道德考核更多需要考虑的是整合内化的程度和外化实践的深度,而这是很难通过分数这种形式来检测的。考试只适用于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而对于道德的考核,难以从这两方面去衡量。因此,科学而系统的测评理论和运行机制的缺失,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最后一个环节。

尊重、引导学生的需要,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改革

为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不足等问题,必须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去优化接受主体与接受系统其他要素之间的矛盾。

一是尊重、引导学生的正确需要。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应用非常广泛,任何一个人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都会向更高的需求迈进,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同样可以充分利用。对于学生合理的需要,高校教师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学生需求得到满足后,会激发他们更高的需求追求。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需要,摈弃自私自利的需要,摈弃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高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和挫折教育,降低大学生因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抵触情绪和消极情绪。

二是理顺接受主体和传授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要有效,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增强教育实效的有效方法。为此,一方面,高校要通过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各种必需的条件保证教学各环节的顺利进行,当发现接受主体在思想上存在一些偏差的时候要及时疏导他们,适时激励接受主体投入到思想政治相关理论的学习中去,高校教师也应大力发挥榜样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引导接受主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思维训练,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是把外化实践放在突出位置。要让大学生明确实践的内容,也就是内化要搞好。一切教育最终要落脚于实践,实践才是人生的目的和归宿。在思想教育方面,要引导大学生爱党、爱国,注重精神层面的更高追求,培养主体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要对课程理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外化实践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在实践形式上,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基地。

四是大力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改革。教学方式一定要多样化,可以采用系统教学、专题教学、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每位高校政治课专任教师都要把课堂作为主战场,课堂上通过小班教学,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并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使得教学更加立体化、形象化。在测评方式方面,也要大力进行改革。在坚持原有的考试测评这种方式以外,还可以增加口头考试、社会实践等形式进行综合考核。

五是全社会合力改变接受环境。要充分优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优化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任何一方面环境的营造存在不足,都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造成影响。

综上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客观存在着接受主体困境。但我们相信,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全社会通力合作,发挥接受者的主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是可以大为增强的。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

①陈昌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主体性视角反思》,《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12期。

②钟文苑、卢文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论的视角》,《高教学刊》,2016年第1期。

③郭宇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异化与复归——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视角》,《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第8期。

责编/杨鹏峰 贾娜(见习)美编/王梦雅(见习)

[责任编辑:张寒]
标签: 思想政治   对策   问题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