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外思潮 > 正文

独家|警惕打着“民意”的幌子,破坏社会共识!

思响哥荐:

网络已成为民众表达意见与情绪的重要渠道,每个网友也都不同程度地掌握了网络话语权。但是,特定社会事件的发酵总会伴生各种网络暴力,仇官、仇富、仇知识的思想仍在蔓延。我们对网络舆论场的第一感觉还是:乱。

今天思响哥就来严肃探讨这一社会现象:网络民粹主义。

来源 | 人民论坛网(rmltwz)

作者 |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陈尧

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在虚拟世界中的体现,在当前中国社会,主要表现为:将原本普通的事件标签化、妖魔化,仇官、仇富、仇知识,通过扣帽子、制造谎言、散布谣言、渲染、煽动甚至谩骂、威胁等方式,压制不同声音,最终形成网络民粹主义事件,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政治危害一:

割裂社会,破坏共识

网络民粹主义的思维方法就是二分法,将社会现象和政治现象简单化,从整体上将社会结构划分为精英与大众,提炼出关于精英和大众的一些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网络民粹主义将社会生活和政治世界描述为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对抗,使用简单的是或非、好或坏的标准来评判两个阶层的活动。

显然,网络民粹主义站在“人民”一边,将普通大众置于弱势地位,站在道德原教旨主义的立场上否定、反对精英,拒绝承认非人民的话语或观点,营造一种反精英的意识形态体系,强化阶层对立,加剧社会矛盾,破坏社会共识。

网络民粹主义将当前中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根源归结于社会发展的不公正,将某些民众的弱势地位归咎于政治权力的不当行使和腐败,将贫富分化和不平等归咎于市场经济和富人阶层的原罪和贪婪,将社会生活中阶层分化和底层状况归咎于精英阶层的无良和冷漠,并以底层的姿态表达不满和反抗。

在涉及政府、法院、公安、城管等的事件以及涉及拆迁、环保等事件中,网络“民意”几乎总是与腐败、权力滥用、侵害公众利益联系起来,并对事件中的地方政府或官员加以声讨。这种见官必反的民粹情绪,使得网络空间充斥着敌对、仇恨和暴力。

在周永康案、薄熙来案,在广东乌坎事件、贵州瓮安事件,在浙江温岭杀医案等事件中,反体制、反权力、反精英、反知识的民粹化情绪一览无遗,网民几乎一边倒地站在“受害”、“弱势”的“民众”一边,对官员、精英、专家等进行质疑、谩骂,很少有理性的声音。这种民粹化的倾向无助于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反而加剧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隔离和对立,对现实社会秩序构成了冲击。面对汹涌的网络情绪化表达,传统媒体的共识凝聚功能遭到了挑战,在反对政治权威、反对既有建制、反对主流价值的话语体系中,传统的政治共识也遭到了解构。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幌子   民意   陈尧   社会共识   民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