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房东心态也在发生微妙变化。“以前房东放出房源来,两周之内就消化掉了,现在随着小区整体房价的抬高,房东情愿等三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再把房子租掉。由于租赁周期变长,近期租房客户明显减少,以前每天的接待量可以达到2到3户,现在大概两三天才接待2到3户,外籍客户的流失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有力的佐证是,去年11月、12月的楼市“淡季不淡”,侧面证明了外籍人士可能不再是高端楼盘的支柱。“按照以往经验,老外外派是有固定时间的,一般每年过完年和七八月暑期会有一波上涨空间,租赁行业一般的旺季应该是3~ 10月,但去年却是11月、12月比较忙,许多客户其实是打算购房或者正在装修的中国人短租。”严妍对记者解释道。
租房购房哪个成本更高?
上海中端档次板块的出租屋或许也在逐渐失去吸引力。上海“3·25”房产调控新政出台后,对非沪籍人士的购房门槛大大提高,这令原本被年后房价“砸晕”的史云夫妇开始纠结是否要趁量价调整买下出租房。目前他们租住于一套普陀区中环板块小两房,身为资深程序员的史云甚至还专门编写程序,以便于计算买房与租房的真实成本。
“按照我们的月收入,银行可以批下来的纯商贷在200万元左右,加上双方家庭的支援和我们自己的积蓄,勉强可以买下普陀中环区域一套总价450万元左右的二手小两房,月供大约是1万元,现在我们住的公寓月租是6500元。”史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当前两人月均收入总和是2.5万元,年薪涨幅约为6%,月开销为1万元,口袋里的现金回报率则按照主流理财产品6%的年化利率计。
“我们查看了国家统计局官方公布的过去5年上海的房价涨幅,年均涨幅是6%左右。”史云对记者解释,如果继续选择租房,参考历史数据,假设房租在5年内的涨幅追平房价涨幅,5年后大约要支付44万元房租,小家庭沉淀下来的资产是402.5万元现金,没有负债。
“如果我们现在就买下这套房子,额外支出10万元用于装修,5年后房子升值到602万元,我们能够沉淀下来的现金部分算上投资回报大约是52万元。这时选择一次性偿清银行贷款并卖掉这套房子套现,银行剩余贷款需要支付184万元,房子售价602万元,那么到手现金大约是418万元,加上之前结余的52万元现金,总资产变成了470万元现金,同样没有负债。”根据史云的计算,即使按照利率最高的纯商贷贷款,在排除5年内房价崩盘的极端条件前提之下,只要房子升值率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租房的真实成本就超过了买房。
而毕业于帝国理工学院金融系的罗朗(化名)则从更长线的角度考量租房的真实成本。“以买一套190万元的房子为例,假设首付三成,月供大约7000元,月租以月供的一半计,约3500元,房租跟着年通胀2%上涨,算上这笔租金若全部拿来买4%年化收益率的货币基金所产生的机会成本,未来50年的租房实际成本是131万元,看起来是租房便宜,但如果买房,此时手里还有一套可以变现的房子。”
罗朗对记者分析:“即使是自住性质的房地产,也有一半属性是保值投资的资产配置,房子住了50年可以卖掉,租房住50年纯粹是消费。买房相对租房溢价的部分至少可以解决就学问题和免于搬家的麻烦,况且这还没有计算房子售出时真实的增值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