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陈曙光:“中国话语”应该如何建构(2)

那么,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三种可能的方案呢?

首先,马恩的话语依然管用但不够用。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现阶段的历史性实践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我们不能苛求以“老祖宗”的话语来解决21世纪中国的问题。老祖宗的话语为我们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总的指导原则,但是没有、也不可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的具体方案。老祖宗的话语在今天依然好用、依然能用、依然管用,但是,今天的中国是马恩未曾遇到过、也未曾设想过的中国,马恩的话语不够用也是事实。当代中国的话语建构不能通过复归马恩的经典话语来解决,因为我们身处在非常独特的历史阶段和文化传统之中。

其次,古人的话语过去好用今天不完全管用。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现阶段的历史性实践具有时代的特殊性,所以我们不能奢望以古人的话语来解决今天的问题。中国传统学术话语是在古代中国这块沃土上生长起来的,蕴含了厚重的东方智慧,这套话语不仅缔造了“中央之国”的神话,也深刻影响了东方诸国的文明步伐。然而,今天的中国已经置身于浩浩荡荡的现代文明发展大道,不能依靠退回到前现代来寻求文化自信。当代中国的话语建构不能通过复活传统话语来解决,因为我们已无法退化到前现代。

再次,洋人的话语西方能用中国不适用。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现阶段的历史性实践具有民族的特殊性,所以我们不能期待以西方的话语来解决中国的问题。我们今天遭遇的某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在西方国家曾经经历过,但是,由于国情不同,“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文化激进主义者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神圣使命托付于西方人,这也是一种“文化软骨病”。西方话语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而言,对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而言,对于中国的历史性实践而言,恐怕只能起到“隔岸观火”、“隔靴瘙痒”的作用。

可见,“回到原典话语”的复归路向,“复活传统话语”的复古路向,“套用洋人话语”的西化路向,都无法科学解释中国已经发生、正在发生乃至即将发生的故事,都无法准确破译“中国奇迹”背后的奥秘,因而也都不可能成为建构“中国话语”的正道。

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定力、有自己独特的问题和论域

中国话语的自立自强是实现“三个自信”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如果缺乏“中国话语”的有力支撑,那么“中国道路”就是不清晰的,“中国特色”就是不明确的。我们必须要在成为行动巨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成为语言上的巨人。

但是,中国究竟应该如何发声?中国话语究竟该说些什么?该怎么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定力、有自己独特的问题和论域。

“中国话语”不仅要回答选择“中国道路”的“前因”,还要回答选择“中国道路”的“后果”。“前因”告诉世人,中国所走的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后果”告诉世人,中国所走的道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具有实践的合理性。

“中国话语”不仅要提供破解“中国问题”的做法,而且要提供破解“中国问题”的方法。做法是操作层面的,方法是理论层面的;做法是形而下的,方法是形而上的;做法是特殊的,方法是普世的;做法不能复制,方法可以借鉴;做法往往会过时,方法则常用常新。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做法,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则是普遍适用的方法;建立“经济特区”的做法是属于中国的,但其间蕴含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则是属于世界的。

“中国话语”不仅要讲清“中国经验”的民族性,还要讲清“中国经验”的世界性。“中国模式”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但是,“中国模式”中被证明是正确的东西,也绝不意味着可以“出口”到世界,中国从来不搞模式输出,从不追求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统治世界。“中国模式”无法复制,但可以借鉴。“中国模式”丰富了人们对现代化问题的探索和智慧,提供了破解发展难题的灵感和启发,这对于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话语”不仅要描绘“中国故事”,还要解码“中国故事”。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其他话语无法解释,对于“中国奇迹”,中国话语要给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不仅要从社会主义改革的维度来解释,也要从社会主义革命的维度来解释;不仅要从经济领域来解释,也要从政治和制度的层面来解释;不仅要从国内纵向比较的视野来解释,还要从国际比较的视野来解释。

“中国话语”不仅要揭露西方预置的话语陷阱,还要敢于与西方话语过招。西方话语中预设了太多的理论陷阱,比如,西方文化优越论和西方中心主义的陷阱;西方制度“包治百病”的陷阱;“普世价值”的陷阱;价值外交的陷阱;民主和平论的陷阱;霸权稳定论的陷阱;民主富强论的陷阱等。西方通过话语霸权为全世界布下了一个个美丽的陷阱,等着别国就范。这方面的“试验田”已经太多了,中国没必要成为又一块失败的试验地。此外,在国际话语场,西方一些人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制造了一拨又一拨的话语,比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大国责任论”,“非洲殖民论”,“南海航行自由论”,等等,中国不应该落入西方话语的陷阱之中,应敢于接招,敢于亮剑。

“中国话语”不仅要破译中国奇迹的密码,还要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给出中国的方案。中国话语首先带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民族想象,但无疑也会体现人类经验的某些共同方面。比如,改革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中国的改革举措无法复制,但其间蕴涵的改革方法论却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发展是硬道理”,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发展生产力,根据自身实际实行渐进式改革,“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加强顶层设计”,独立自主地参与全球化等等,这些都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给出的中国方案。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陈曙光   中国话语   中国崩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