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以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为例

【摘要】相比较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人口较少,但其民族文化具有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是各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因此,我们要重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大传承和保护力度,合理地开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文章以鄂伦春桦树皮船为例,对其当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传承 保护 鄂伦春桦树皮船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文化部门就开始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鄂伦春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典型的森林民族,几乎所有的鄂伦春人都从事狩猎和渔猎的生产生活,形成了具有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①桦树皮船在狩猎和渔猎的生产生活方式中,被用于水上交通工具或驮运猎物的功能,是鄂伦春族狩猎、渔猎文化的代表性器具。鄂伦春桦树皮船是鄂伦春狩猎和渔猎文化的一种符号,形成了鄂伦春族独有的桦树皮船文化。

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的现状

鄂伦春桦树皮船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随着各民族间文化交流、渗透的不断加强,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鄂伦春族作为黑龙江省四小民族之一,是北方狩猎民族中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其极具民族性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因早期的鄂伦春人生活在自然资源丰富、多江河的原始大森林里,依靠大自然赋予的资源来维持生计,渔猎是鄂伦春人重要的生产生活方式,桦树皮船是鄂伦春人传统渔猎生活方式中主要的交通工具。桦树皮船文化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记录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体现了少数民族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对内心理性所要的追求,蕴含着特定民族的智慧和独有的创造力。鄂伦春族所生活地区的独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植被特产等条件形成了以鄂伦春族为代表的渔猎、狩猎、采集等生产方式,孕育了渔猎文化类型。作者在呼玛河流域所做的田野调查中发现,早期鄂伦春人捕鱼时桦树皮船被广泛使用,每个家庭都有会制作桦树皮船的人,从开始制作桦树皮船传承至今,其制作工艺和结构造型都没有发生变化。其反映了桦树皮船在早期渔猎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和传统制船工艺保存完整性,形成了独有的少数民族工艺文化,体现了鄂伦春族传统工艺独特性的文化内涵。

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面临的危机。在保护和传承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的同时,还要重视文化的发展方向,深入分析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现状以及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启示。研究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应从整体上认识、关注和传承文化,要在发展中找寻文化的生存方式,确定文化的发展方向。现今的鄂伦春人已把以渔猎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现代化,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受到现代化的冲击,主要表现为鄂伦春桦树皮船传统工艺传承人较少、对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的重视不够、出现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的商业化。

第一,交通不利阻碍了文化的交流融合。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早期的鄂伦春人流动性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传统文化具有及时性和短暂性,要求生产生活用具的制作工艺简单实用,惯于使用相似的制作工艺,以简捷化为主,缺乏对制作工艺的深入研究。鄂伦春人居住在深山中,交通不便利,没有机会进行更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世代传承下来的都是单一的经验与技术,形成了地域特征对于传统文化的反作用,体现了桦树皮船文化封闭性的文化内涵。鄂伦春桦树皮船是特定民族、特定地域的重要生产生活工具,凝结了鄂伦春人的集体智慧,反映着鄂伦春民族的渔猎文化内涵,承载着鄂伦春民族的文明。因此,这种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其中一员,应该得到传承与保护,使其打破文化封闭性的本质。

第二,后继乏人。传承人是在长期历史社会形成中对工艺和文化创造的主体,是工艺与文化传承的核心,是传承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的主要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桦皮船是由“乌力楞”的成员集体传承的(乌力楞是鄂伦春人的基本社会组织是一个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鄂伦春族定居后,自此血缘家族“乌力楞”也结束了历史使命,由血缘大家庭“乌力楞”转变为一个个小的血缘家族,使桦皮船在其定居区域实现区域传承。②现今,由于社会的发展,渔猎不再是鄂伦春族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多半与现代社会融合,使用现代化的工具用于生产生活。鄂伦春桦树皮船工艺传承人的数量逐年减少,多半为年长者,要使鄂伦春桦树皮船的传统工艺更好的传承,需要保留住老一辈工艺的经验,吸引年轻人学习传统工艺。

第三,资金短缺,开发利用不够。由于鄂伦春的很多传承人生活在偏远山村,那里的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利,再加上相对贫困,因而对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资金投入较少,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近年来,鄂伦春民族为了宣传自身民族的文化也开始着力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精品等一系列抢救措施,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既没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利用,也没有挖掘出其具备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和内涵。

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世代相传的,经历着长期延续和演化的过程。随着时间与空间的不断变化与发展,需要明确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一项重要任务。

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传承的根本目的就是对文化的一种延续,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繁衍与保护。鄂伦春桦树皮船的制作工艺是其地域的代表性产物,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③鄂伦春桦树皮船为现今研究少数民族的渔猎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传统手工艺的个性是只为那一种原材料、一样生活所需、一类人所创造的,具有当地的人文气息,共性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被其他的创造品影响,具有某些同类的性质,这样个性与共性的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使得传统工艺有自己独特性的同时又会被认可。近些年来,特别是国务院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颁布之后—在总数501项中,传统工艺占了84项。鄂伦春族的桦树皮船技艺就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保护的对象,因此要更好地传承传统工艺。

劳动人民的民族精神。鄂伦春族是勇敢、勤劳、智慧的民族,他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森林,为了生存,利用自然,征服自然,展示了看似野蛮的民族却又智慧的一面。早期的鄂伦春人是野蛮暴力的,为了更好的满足食物需求,他们以捕杀猎物为生,与猎物进行搏斗。鄂伦春桦树皮船展现了鄂伦春人智慧的一面,利用自然资源让捕鱼变得更加轻松方便。桦树皮船的应运而生体现了鄂伦春族不畏自然、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这样的民族精神值得被传承,民族精神文明的传承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对于本民族来说,让鄂伦春族新一辈知道并了解这一精神文明的存在,感恩老一辈留存下来的宝贵的民族精神,为鄂伦春族有这样的民族精神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二是对于其他民族而言,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为本民族的发展有学习借鉴的机会,为更好的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具有积极作用。

传承鄂伦春的渔猎文化。河流是人类的摇篮,原始人很早就徘徊于陆水之间寻找维持生命的食物,后来他们在岸边形成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建立部落。早期鄂伦春人世代依靠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植被等条件找寻属于鄂伦春族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捕鱼为生的鄂伦春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渔猎生产生活方式,并构建了独有的渔猎文化圈。鄂伦春桦树皮船是渔猎文化的产物,这一产物又可以反映鄂伦春当时的渔猎文化。④传承鄂伦春的渔猎文化对社会组织的发展,结构的完善具有积极主动的作用。

保护传承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的举措

鄂伦春桦树皮船是鄂伦春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智慧成果,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更新,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面临着一些考验,为了让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发挥自身价值,让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我们应该注重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⑤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一个趋势,鄂伦春族被时代感染开始关注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忽视传统的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但是,鄂伦春人们可以将桦树皮船与时代潮流结合,形成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产业,制作宣传关于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的工艺品,并邀请鄂伦春桦皮船工艺传承人定期指导;对外开放,旅游参观公开桦树皮船制作流程;设立工艺品宣传销售点等方式,使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产业化。

重视法律法规。在召开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强调2015年文化部将推进文化立法工作。鄂伦春桦树皮船技艺已被纳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于非物质遗产相关法律的保护,但是在(下转256页)( 上接231页)具体的工艺环节还应加大对其自主产权的专注。现今国际社会掀起了保护传统知识和文化产权的浪潮,各个国家都开始寻找独有的民族专利,突显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时代感。我们要在鄂伦春桦树皮船传统工艺的细小环节给予重视,比如在采剥原材料桦树皮的技巧和船桨的独特设计上设立自主产权,用法律手段保护民族文化。制定关于保护鄂伦春桦树皮文化的法律法规,应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结合国家时事政策来规划保护措施。可以制定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扶持力度,鼓励当地人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相关政策,吸引人们主动保护民族文化。同时,设立专门的管理组织,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使得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有序、长久的发展。

创新保护形式。习近平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使之与实现文化相通相融”。现今的鄂伦春人都已定居,实践中很少用到桦树皮船开始现代化的生产生活,那么就把这段桦树皮船文化写成历史,作为宣传本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证明鄂伦春桦树皮的悠久历史。有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可以利用文化寻找市场,开发地方性产业,增加经济收入,丰富日常生活,让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与时代接轨。例如开发旅游项目,把鄂伦春桦树皮船制作成工艺品,并在工艺品上印有专属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的标志,这样在宣传鄂伦春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在改革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要重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有长远目标,整合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的资源,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鄂伦春桦树皮船的原材料都是森林天然植被,过分的采伐会导致自然资源生态的不平衡,破坏文化的原始性,导致制作桦树皮船原材料的缺乏,因此,要把创新与保护并重。

利用科技保护文化。保护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的措施应是多方位的,可以在科学技术领域找到与保护文化的结合点。利用先进的传媒技术,进行更加广泛的宣传文化,通过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让公众更多的接触到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例如将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的制作过程与内涵拍摄成微电影,投到以公交车、地铁等为代表的广告媒体,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弘扬。鄂伦春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只能通过语言传授经验知识,通过简单的汉字书写记录是不够的,可以使用电子书籍或现代存储设备,储存保护鄂伦春桦树皮文化,保障后期更深入、快捷研究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

正确的民族意识。鄂伦春桦树皮文化是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既然是少数的就要更加重视,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民族意识是在文化传承中使个体产生一个能动的反映,有意识的传承文化,积极影响文化传承的机制。要培养这种意识的产生需要正确的引导、潜移默化的积淀,这样就也可以在外界的影响刺激下强化民族意识。文化的传承是要作用在社会群体中,这就需要社会个体间的相互感染,每个个体间形成专属的民族意识,包括鄂伦春本民族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和其他民族对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的敬意与欣赏。⑥鄂伦春人们可以将桦树皮船与时代潮流结合,形成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产业,制作宣传关于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的工艺品,并邀请鄂伦春桦皮船工艺传承人定期指导;对外开放,旅游参观公开桦树皮船制作流程;设立工艺品宣传销售点等方式,使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产业化。

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不断发展着的,结合现今的实际情况,鄂伦春桦树皮船在不断的机遇与挑战中发展方向是乐观的。⑦为弘扬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挖掘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传承与保护其特定地域资源所独有的文化,鄂伦春族的祖先们以聪明才智创造了具有地域特征、独树一帜的桦树皮船文化,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蕴涵着鄂伦春民族的精神和历史,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是对鄂伦春族民族人文资源、文化精神的总结,记录鄂伦春文化发展的轨迹,纪念鄂伦春文化走过的历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发展的基础,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一种独有文化的重要组成,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文化潜力,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鄂伦春桦树皮船传统工艺及文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SDSSCX2015-37)

【注释】

①关小云,王再祥:《中华民族全书中国鄂伦春族》,银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②那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传承人—郭宝林》,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

③哈纳斯:“原始文化的瑰宝—桦树皮文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④华觉明:“抢救传统手工技艺不容忽视”,《光明日报》,2005年6月3日。

⑤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⑥杨达:“中国传统营造工艺保护特点解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⑦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

责编/张蕾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鄂伦春   桦树   少数民族   传统文化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