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困境及对策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面临的新挑战主要是:一元化指导思想与多元价值的影响并存;道德观念日趋成熟与网络道德失序并存;树立和追求远大理想与信仰危机并存。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党建工作机制,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是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二是创新高校党支部活动,三是建设特色鲜明的网络党建平台。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党建 困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已经覆盖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达6.68亿,手机网民总量达5.94亿。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网民的占比最高,为24.6%。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新媒体的蓬勃兴起,新媒体成为高校学生日常接收和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和通道,正在多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法制观念等。在这种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应对其给高校党建带来的新挑战,探索出适应新媒体语境和时代发展的党建工作机制,已经成为摆在高校党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面临的困境

新媒体带给人们的是思想的空前活跃、观念的激烈碰撞、文化的深刻交融。大学生群体是高校的主体,他们思想最为活跃,学习能力最强,同时也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大学生党员亦如是。

一元化指导思想与多元价值影响并存。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汇集了全世界各种政治、思想、文化信息,网络将各种思想观念同时呈现在大学生党员面前,这样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思想意识多元化的冲突,社会主义一元化价值与多元价值选择的冲突。多元化趋势拓展了大学生党员的视野,同时也加大了他们的价值选择难度,但无论眼前的价值世界多么五彩缤纷,中国共产党坚持的一元化指导思想是不变的,对党员的一元化价值要求是不变的。而现实将使大学生党员内心深处的一元价值与多元价值之间的选择博弈更加激烈,也更加矛盾,这极易导致一系列价值认同问题和价值选择困惑。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时代,为了夺取对全球的霸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遗余力地向全球推行它们的制度模式、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等。社会主义国家是它们推行和平演变的主要目标。人们常说美国的“三片”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即“芯片、影片、薯片”。其中,“芯片”代表着美国的科技实力,“影片”代表着美国的价值观,“薯片”代表着美国的物质文化。“三片”背后是美国的综合国力,这“三片”深刻地影响着中国青年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新媒体时代,西方演变中国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把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作为西化分化的重点对象,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潮在网络中交锋交流交汇,混淆视听,扰乱思维,尤其是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

道德观念日趋成熟与网络道德失序并存。大学生党员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锻炼强健的体魄,更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日常行动的准则和规范,它通过个体的自律调整着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国自古至今在选拔人才中都注重“德才兼备”,强调德才统一。党在对青年人的教育上及选人用人的过程中,同样非常注重个人的德行,毛泽东曾要求青年人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树立坚定的无产阶级政治信念,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习近平在2014年的“五四讲话”中寄希望青年大学生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也面临着道德上的困惑。一是网络在给大学生们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存在着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内容,一些不健康、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的内容混杂其中,网络给色情、暴力等垃圾文化提供了新的生存土壤和传播途径。一些自制力弱的人往往会刻意浏览这些信息。这就使部分学生党员很难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导致自律意识下降,道德观念弱化。二是学术道德的滑坡,网络使大学生们获取信息更快更多,但同时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也在拷问着大学生的学术道德。大学生随意下载软件、下载文章、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不同程度地存在,考试利用网络抄袭,论文利用网络抄袭,学位论文网上购买等,这些问题都反映出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令人堪忧的学术道德状况。三是诚信缺失,由于网络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此在网络交流中,个人的性别、年龄、学历等真实身份都可以隐藏起来,这虽然是一种自我保护,但同时也会带来网络欺骗、欺诈、网络谣言、网络剽窃等诚信问题的发生。

树立和追求远大理想与信仰危机并存。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和灵魂,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理想信念,就只有活着的肌体存在。对于党员而言,应当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追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于现实而言,理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然而,理想是在表面上的无用性隐含的大用。理想是美好的憧憬,因为有憧憬,就要有现实的规划,进而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强大的精神动力,让人在遭遇挫折、悲观失望时不至自暴自弃,在遇到困难时敢于挑战困难、迎战困难,在现实的各种压力和社会各种“潜规则”下不屈服、不随波逐流,正是理想的激励和引导,现实才逐渐向理想的愿景靠近,直至最终达成目标,实现理想。

新媒体环境下,理想与现实存在着激烈的博弈。一方面,网络的放大镜作用冲击着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从目前现实而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一些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逐渐凸显出来,这些问题经过新媒体的扩散、传播、发酵,被社会公众知晓,甚至被放大、歪曲,冲击着大学生党员的心理,例如“炫富”、“拼爹”等事件。加之由于我国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社会中出现贫富差距拉大、腐败加剧等问题,经过网络的传播、放大,容易造成社会心态不稳。大学生党员思想尚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仍在塑造当中,他们对网络上的信息和言论缺乏应有的辨别力,这些事件的出现必然会影响着他们既有树立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大肆宣扬它们的价值观,使思想活跃但又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党员盲目崇洋媚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价值观在互联网上流窜,会误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导致其行为错乱,崇拜金权、强权,出现“信仰危机”,动摇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新媒体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对策

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其持续性,才会产生有效性。党员教育的规律亦是如此。大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转正直至毕业离校,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党务工作者往往只注重大学生入党前的教育,忽视对预备党员特别是正式党员的教育。基于此必须加强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要重视学生党员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动态、教育需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党员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党性教育,具有明确的政治色彩,主要培养大学生的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是区别党员与非党员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因而,坚持党员经常性教育是提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途径。

党员经常性教育在内容上主要是加强道德观念教育体系、理想信念教育体系、角色意识教育体系。道德教育主要是让大学生党员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党员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性,做社会主义新风尚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在新媒体环境下,道德教育还包括对党员的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因此,实现大学生党员的道德自律,必须普及网络道德有关知识,提升大学生党员网络道德素养;激发大学生党员的网络道德情感,引导他们文明上网,从内心排斥、拒绝践踏网络道德的行为。坚定他们的网络道德意志,使他们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自觉地抵御腐朽意识形态的侵蚀与垃圾信息的干扰,最终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克服学生党员中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坚定其政治信仰。加强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使他们自觉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对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不能照本宣科地空谈社会理想、崇高理想、长远理想,这样只会导致他们对理想的认知停留在字面上,无法深入内心,更妄想激发他们心中的共鸣。而应将社会理想与他们的个人理想紧密结合,一方面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另一方面也对他们当下的生活学习产生正向推动,以充满正能量又易于接受的语言、生动可感的身边实例来获取他们情感的共鸣,真正使学生党员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思想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

党员角色意识教育使学生党员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须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自律,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党员是先进分子和骨干,其角色意识强弱,不仅关系到党在高校学生中的形象好坏,还影响到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目标的实现与否。通过角色意识教育,让学生党员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强化自己的服务意识,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知道自己“从群众中来”而又“高于群众”。他们必须在日常生活、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和工作能力等方面体现自身的先进性。

创新高校党支部活动。大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也是学生党员开展活动的基本载体。推动大学生党支部活动创新,不仅有利于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力,提升支部活动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能力,将党员教育落到实处。

首先,党支部要结合实际情况创新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变单一型为多样型,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变被动型为主动型。创新组织生活就要将实践活动与学生成长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党支部工作思路,采取适合学生特点并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方法和形式。例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专题辅导,针对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性研讨、辩论,不同支部之间相互交流心得体会等。在与专家的互动中,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培养学生党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错误认识。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不仅能够激发广大学生党员的参与热情,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其次,把党支部活动与各种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校园内,将支部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鼓励大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促进他们成长。在校外,利用假期让学生党员走出校门,踏入社会,参与志愿服务,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党员走进农村,走入街道,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党员关注国家发展、社会民生,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与自身的专业学习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促进大学生党员身心的健康成长。

建设特色鲜明的网络党建平台。网络这块阵地,如果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那么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就会占领。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评选的2014年的中外十大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主义、新儒家、宪政思潮等,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都冲击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而新媒体的发展使得这些思潮的传播速度更快,受众面更广。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战场,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一是建立一支复合型的党建工作队伍。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要主动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所谓复合型的党建工作队伍,一方面,这支队伍须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优良的马克思主义修养,丰富的党史党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学生党员思想状况,并能够自觉地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阐释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党建工作者应具备基本的网络技术和技能,能够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搜集、处理、鉴别和使用,把大量正能量的信息传播给大学生党员乃至更广泛的群体。

高校党建教育工作队伍主要由思想政治辅导员和专职党务工作者组成,他们平时和学生党员接触最多,与学生党员的党组织生活最为贴近,也最能把握学生党员思想特点和现实问题。能否建好这支队伍,是决定高校党建工作成败的关键。同时,建设复合型党建工作队伍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既要通过培训来提高党建工作队伍的新媒体技术知识,努力提高他们的党建理论水平和网络运用能力,还应注重选拔一些精通网络技术的人才充实到党建工作中来,鼓励和动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有特长的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参与到学生党建网络化建设的实践中,真正提高党建工作的科技含量。通过强化队伍建设,不断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发展。

二是不断完善网络党建的内容。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容量大、受众面广、信息交流自由、形象生动等优势。一方面,网络是一个信息海洋,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内容,网上可以发布的党员教育学习内容,以最快速度让党员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新闻,及时传达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党员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上网进行学习、交流和研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党建类网站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开放性特征,实现了党员线上线下学习,提高了党员的积极性和主体参与性。网络可以运用图、文、声、像等方式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变过去那些单调刻板、缺乏吸引力的教条式说教,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溶于一体,增强了党建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在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中,让大家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明辨真假,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抵制错误思想和错误观点。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系统党建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ND201470)

【注释】

①“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10期。

②王小莉:“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大学生党员标准为分析视角”,《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第8期。

③石清云,高翠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第12期。

④王景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发展新趋势刍议”,《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第7期。

责编 /王坤娜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困境   对策   环境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