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复苏乏力、举步维艰的日本经济

核心提示: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推出“安倍经济学”之后,日本经济表面上似乎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仍未逃离通缩困扰。加之结构改革进展缓慢,经济低迷的基本态势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日本经济复苏乏力,这说明“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刺激效果已走到尽头。而且日本经济还存在诸多风险,面临许多挑战,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其前景未必乐观。

【摘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推出“安倍经济学”之后,日本经济表面上似乎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仍未逃离通缩困扰。加之结构改革进展缓慢,经济低迷的基本态势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日本经济复苏乏力,这说明“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刺激效果已走到尽头。而且日本经济还存在诸多风险,面临许多挑战,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其前景未必乐观。

【关键词】日本经济 “安倍经济学” “负利率政策” 【中图分类号】F13/17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日本经济仍未出现起色,高开低走、波动起伏

2015年的日本经济略好于上一年,2015年(日历年)实现了0.4%的微弱正增长。2015年财年也将摆脱负增长,实际GDP增长率可能达到1.0%左右,但这一数字不仅低于日本政府年初设定的1.5%的预期值,也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2015年对日本经济来说,是内外环境都比较好的一年。从国内来看,提高消费税率的消极影响已经结束;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形势虽然低迷,但并未出现大的波动。尽管如此,日本经济仍未出现起色,高开低走、波动起伏。实际GDP增长率,第一季度为4.4%,第二季度为-0.5%,第三季度为1.0%,第四季度又下降为-1.4%。其实,第三季度第一次速报值也是负增长,为-0.8%,但第二次速报值修正为1.0%,修正幅度之高令人吃惊。①如果没有如此离谱的修正,那就是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按照国际标准,连续两季度负增长即可判断为陷入技术性衰退。当然这种结果是竭力吹嘘“安倍经济学”取得成功的安倍首相不想看到的。

与实际GDP增长乏力互为表里,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都表现平平。先看民间企业设备投资,第一季度增长2.8%,而第二季度下降1.2%,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为0.7%和1.4%的正增长。从消费来看,私人消费支出,第一季度为0.2%,而第二季度降为-0.6%,第三季度又回升0.4%,第四季度又降为-0.8%,可见私人消费十分疲软。再看出口,第一季度增长2.1%,第二季度下降了4.6%,第三季度又增长2.6%,第四季度又下降0.9%,全年起伏较大 。以上数据表明,当下的日本经济虽有所好转,但增长动力不足,复苏乏力。

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日本经济有所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爆买”。据日本观光厅的统计,2015年访日游客高达1973.74万人,其中中国游客为499.38万人(同比增幅高达2.1倍),占比高达25.3%。中国游客在日消费额高达1.4万亿日元,约占赴日外国游客消费总额的40%,拉动日本经济近0.3个百分点。可见与十几年前出现的“中国特需”一样,“中国爆买”也对刺激日本经济复苏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日本经济的“亮点”与暗流

2015年日本经济也出现若干亮点,这些所谓亮点成为安倍及其统治集团吹嘘“安倍经济学”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根据。不过这些亮点并未带来经济基本面向好的联动效应,而且存在很大风险与隐患。

第一,企业利润保持上升态势,但不均衡,而且企业利润并未还原于社会。企业收益上升的原因在于日元汇率走低,出口顺畅,企业的日元结算利润剧增,加之国际油价低迷,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大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但是,这种企业利益的增加并不是依靠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而是依靠人为的日元贬值政策效应带来的,一旦政策效果失灵,企业盈利局面就会发生逆转。另外,尽管大企业利润颇丰,但中小企业并未摆脱经营困境。再者,大企业的盈利并没有用于扩大设备投资和增加员工工资,而是更多的用于企业留存,也就是说大企业所获得的利益并未通过增加工资的路径来促进消费的扩大。

第二,股市居于高位,但潜在风险很高。2015年全年日经平均股指保持在19000点以上,这是近十五年来少有的高位。但这主要是日本央行通过购买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拉高了大盘股价,此外还投入大量的政府养老投资基金(GPIF)等社保基金来推高股价,其潜在风险很大。股市不仅受到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的影响,还会受到来自国际股市波动的影响,后者的影响更大。例如,2015年第三季度因全球股市暴跌,日本股市也随之下跌,造成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GPIF)巨亏7.9万亿日元(640亿美元)。 进入2016年后日本股市再次震荡,2月12日日经平均股指跌至14952点,与年初的19000多点相比跌幅高达21%。鉴于此,各种社保基金也将随之大幅缩水,国民的养命钱正遭受严重威胁。

第三,就业有所扩大,但实际工资下降。现在日本的失业率维持在在3.4%左右的较低水平,就业总人口也有所增加,但在失业率下降与就业增加这一光鲜表面的背后,是收入低廉的非正式员工的增加。目前,非正式员工的比重已高达40%,工资仅为正式员工六成。非正式员工的增加反而拉低了全社会总收入水平。

企业员工工资虽有所增加,但增幅很小。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工资涨幅更小;与正式员工相比,临时员工工资涨幅更是微乎其微。再加上提高消费税等原因,2015年实际工资反而下降0.9%,而且是连续四年的下降。②这就是就业增加但实际收入未增加、消费持续疲软的原因所在。

第四,税收虽有所增加,但财政恶化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性改变。2015财年税收预计达54万亿日元,连续3年保持税收大于新增国债发行额的局面。但毕竟每年还要继续发行40万亿日元左右的新增国债来填补当年财政亏空,1000多万亿日元的政府债务巨额存量依然有增无减。

“安倍经济学”陷入黔驴技穷境地

“安倍经济学”实施三年多来,表面光鲜,实则成果有限,已经走到尽头。

第一,没有实现2%的通胀率目标。通缩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摆脱通缩自然成为“安倍经济学”最重要的政策目标。安倍首相执政以来,扣除消费税率影响的核心CPI最高月份也只有1.5%,而2015年8-10月还出现连续3个月负增长,2015全年为0.5%,距离2%的通胀目标相差甚远。日本央行将未能实现通胀目标的原因归罪于国际原油下降,恐怕未必尽然,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日本经济自身。实际上,影响物价的真正因素是工资水平低下,而工资提高与否并不是由货币供应关系所决定的。因政策调控失效,日本央行不得不一再推迟2%通胀率目标的实现时间,2016年1月底又再次推迟到2017财年的前半期。

第二,“安倍经济学”未能让日本经济摆脱低迷。2013年财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为2.0%,2014财年降为-1.0%,倘若2015财年增长1.0%,那么三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67%,低于前二十年0.9%的年平均增长率。特别是相对于日本央行异常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政府超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相比,实在是乏善可陈。毫无疑问,对这样的“安倍经济学”,百姓也是不买账的。日本多家主要媒体多次调查的结果表明,至少有70%以上的国民没有感受到“安倍经济学”带来的好处。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申唯佳]
标签: 举步维艰   日本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