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周全球弥漫在一冷一热两种独立的情绪里:中国农历新年为世界平添的热闹,没有吹散掉弥漫在全球市场中的阵阵“寒风”。据外媒报道,因投资者担心经济前景,最近几周国际金融市场一直处于动荡状态;而美联储主席耶伦近日在国会发表的关于未来加息态度“模糊”的言论,不仅没有安抚住市场恐慌,反而又新增几分顾虑。
世界经济究竟在怕什么?找不到信心的国际市场,将面对着怎样的未来?
症状:担忧弥漫前景难言
“全球市场似乎正在掉进一个深洞。”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日前用这样的描述来形容此前几周的国际金融状态,看上去,世界经济下行、长期通货紧缩和金融市场的混乱,让各个市场在2016年初都处于极度恐慌的阶段。
这种恐慌在中国的传统农历春节期间从两个方面给予印证:从欧美到亚洲的股市与石油等风险资产的普遍下跌,和黄金等避险资产受到强烈追捧。
其中,由于德国银行经营风险暴露引发的市场动荡甚至让市场人士将之与曾经黑暗的“雷曼时刻”相提并论。而随着美联储主席耶伦在上周暗示美国或将放缓加息步伐,更是让1月以来始终动荡不安的国际金融市场“雪上加霜”。据报道,耶伦讲话当天纽约股市三大股指收盘再次下挫,纽约油价暴跌4.5%至12年来低点,而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价格则大涨4.45%,创下一年来新高。
亚洲也无法独善其身。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美联储对进一步加息持谨慎立场导致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打击了日本出口的优势预期,日本股市受重创,上周末一度跌至一年多以来最低水平。
“美联储意识到自己误判了油价下跌程度、美元升值幅度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而这导致市场质疑联储2.0%的通胀率目标能否实现。”路透社称。
与此同时,美国的“老冤家”伊朗又吹响了对美元实施“金融战”的号角。据俄新社日前报道,伊朗方面声称“不想受到美元及其在全球流通的制约,我们的企业将用欧元、人民币和其他强势货币结算”。
“全球宏观经济目前处于一个周期的下降阶段,现在的复苏越来越不够强劲,未来的形势也比较悲观,不确定性很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魏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病因:风险叠加阴云密布
各国忙不迭地开启“避险模式”休养生息,到底是在怕什么?
《日本经济新闻》日前刊登印度央行行长拉詹的专访,给出了一个解释:年初以来世界市场的混乱从根本上说是“对全球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资产价格估值过高进行的调整”。拉詹认为,对量化宽松过于依赖的新兴国家进行结构改革、建立新的经济模式已迫在眉睫。
“前期发达国家的资产价格虚高,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非常充裕,但实体经济不景气又让这些钱无处而去,只能在虚拟经济里寻找突破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