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竹立家:深圳福田区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的创新意义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复杂的经济社会转型任务。而要实现好、完成好经济社会转型,建立和谐、宜居、安全、秩序和人民幸福的社会,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各项制度、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基地,始终站在各项改革的前沿。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方针以后,深圳市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中国社会转型的要求,扎扎实实的推进“幸福社区”建设,为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社会进入“小康社会”以后的社区治理模式提供了“新样板”,找到了新路径。深圳福田区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经验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性样板,对未来中国进入“城市型社会”的基层社区治理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我认为,从中国进入城市社会以后如何构建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意义上讲,深圳福田区的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模式的形成,有以下三方面的突出特点,即搭建一个好的治理平台;激活多元共治的治理机制、完善共建共享的社区服务体系。

首先,福田区在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过程中,注重搭建一个好的治理平台,形成“一核多元”的新型社会治理格局,为构建和谐、共享、平安、幸福的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福田区在社区治理实践中,把发挥基层党组织对社区共建的领导作用,社区工作站承担行政服务的作用和社区居委会实现社区自治的作用三者有机的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分工合作的基层社区治理结构和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国进入城市化社会以后的基层社会治理结构提供了一个创新性的“组织模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形成“新型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次,福田区在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着力与激活多元共治的治理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组织、辖区单位、业主委员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提高了社区群众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制度是死的,而机制却是活的,要使好的制度能够发挥作用,良性的运行机制是基本前提。福田区之所以能做好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工作,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形成了居民民主参与及民主协商的良性机制,参与与协商民主反映了居民的愿望与要求,打通了政府服务于居民需求之间的通道,从而激活了多元共治的良性运行机制。福田区在打造多元共治的“五个平台”方面,十分注重公开透明和拓宽居民的民主协商、参与、监督渠道,例如福田区的“两委员一代表”居民接待制度,就是全国首创,为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治理经验”。

最后,福田区在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努力完善共建共享的社区服务体系,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民生微事实”为载体,以财政支持为动力,以居民满意为目标,实现了社区治理的现代化,使福田区的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走在全国前例。福田区通过互联网+和“智慧社区”建设,致力于优化社区行政服务、优化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优化社区便民服务、优化社区公益服务等“四优化服务”,形成了符合现代性社会要求的“精致化服务体系。本着社区居民“小事不小”的原则,快速解决老百姓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极大的提升了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提升了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总之,福田区的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经验表明,只要我们按照十八大以来中央的一系列战略方针为指导,在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认真的做、扎实的做,创新的做,精致的做,始终把人民的需求和愿望放在心上,我们就能够建立一个人人幸福的社会,就会实现中国梦。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