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整治为官不为需“内外兼修”(2)

外部因素

“新常态”对干部有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后,经济增速相对放缓、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人们对小康生活热切期盼、考评问责日益严厉、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对社会舆论“软攻击”等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对领导干部的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比之前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许多干部产生了不适应,如对经济社会转型的不适应,对“四个全面”的不适应,对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望不适应,等等。这些不适应的存在,间接造成了一些干部懒为、慢为或不为。

考核制度的设置有待完善。现实中,有些地方喜欢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干部进行考核,可能导致考核的标准和结果与各地的实际脱钩。也不乏一些地区对各项考核设置得过多、操作过急,进而时常造成以下两个结果:一是虚功做实、实事不做。从文件到文件,从学习到学习,只注重搞形式、走过场。二是瞒天过海、弄虚作假。有干部反映,有些事情,如果严格按考核的标准来落实,注定将无法完成,但上面又作了规定,不完成又不行,无奈之下,只有弄虚作假。

晋升制度的设计存在偏差。近年来,有些地方组织部门为了提高干部选拔的公开、公正性,比以往更加重视考试,更加强调公开竞选的比例。而这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一些能考试、会面试、善演讲的干部往往春风得意。但事实上,能考会讲的,不一定是真正会做事的。相比之下,一些默默无闻但吃苦流汗的干部,因考和说的能力差而在竞聘中失利。这使得一部分干部产生了“会做事没出息,会考试才有出路”的想法,以致把做实事的精力更多投入到研究考试和演讲方面。

从两个方面整治为官不为

官员个人方面

树立为官有为的思想。为官不为,说到底,还是价值观和认识层面的问题。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即便外在的约束和监督再严,也只是一种他律,容易受到懒政怠政者的“软抵抗”。因此,只有让干部树立为官善为的价值观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才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为官不为的思想。在新的形势下,广大干部只有从我做起,认真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才能体会到权力即代表责任,继而形成真正想作为的强大内在动力。

提高为官善为的能力。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政治生态“新常态”,对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认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注定将难以提高工作本领。因此,干部要时刻保持压力感和紧迫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查漏补缺,培养为官善为的能力。

制度建设方面

强化责任界限。要以依法行政为根本,明确干部的责任体系,明晰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使人人有具体要求,事事有人负责。对于工作内容,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接受服务对象的评价和打分,接受组织和群众的双重监督。要强化干部依法行政、按规章制度办事的各项规则,唯此才能使不为者没有借口和托词。

建立相对宽容的失败机制。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需要啃的很多是“硬骨头”,因此需要有敢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精神,需要有不断寻找破解发展难题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的勇气。这种情况下,对不作为者要追究责任,但是对作为者犯的错误亦要区别对待。对于那些主观上想有一番作为,却因为创新、探索而导致犯错或是失败的改革者,要肯定其改革精神,鼓励其认真总结教训,不能对其一味责备。

创新激励机制。首先是在考核方面要减负增效。一是要适当减少考核的内容,同时提高考核的“精准度”,避免什么都考核,但又什么都考核不出的怪象。二是要树立实绩考核导向,围绕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实绩的新要求,加强和改善考核方式,以实绩论英雄,避免出现“做不做影响不大”和“会做的不如会说的”等现象,避免让做实事者吃亏。

其次是要改革薪酬与晋升密切挂钩的做法。在现有的薪酬体制下,基层干部职务职级低,薪酬也相应低一些,这是基层干部所面对的一大现实问题。破解职务上不去,待遇就上不去的难题,就要改革公务员工资薪酬制度,降低薪酬与行政级别的联系。

(本文作者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省情舆情研究所副教授)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