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农村留守群体问题及治理对策(3)

——对山西省H县三个留守村的调研报告

留守村和留守群体的治理对策

解决农村留守群体问题须做好以下几点:制度层面,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社会层面,形成部门联动合力,共推社会事业发展;心理层面,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探索出以体制改革为先导,以部门联动为支撑,以心理调整为保障,多方参与、多途径解决的留守村治理模式。

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束缚,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户籍隐形壁垒。为此,要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总体要求,依据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根据本地实际,实施相应的户籍制度改革配套工程,围绕“建设城乡结合部、移民村”目标定位,依照“大县城、重点镇和中心村一体化”发展布局,以家庭整体为解决思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剥离附加在户籍上的各种不公平待遇,全面放宽城镇入户条件,使农村居民进城既可享受以前在农村的所有权益,还可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解决农村留守群体问题的应有之义。为此,在合理引导农村留守群体到城镇落户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离退休人员、乡贤返村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此外,在合理帮助留守群体在城镇落户的同时,积极协助已迁至城镇的农户解决好诸如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帮助有困难且不愿进城的留守群体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减轻心理和身体上的压力。

形成部门治理合力,共推社会事业发展

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是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解决农村留守群体问题的重要途径。为此,各级疾控、计生、文化、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要协同乡政府以及留守村两委、村级卫生所等相关组织,在做好留守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同时,还要通过多种途径缓解留守群体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各部门要坚持从留守村实际出发,深入挖掘潜在资源,加强对留守群体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多种途径情感交流。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要积极建立留守群体动态管理机制,更新治理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村民生产生活水平。就留守儿童而言,可以通过留守妇女“一帮一”活动,丰富儿童情感生活;就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而言,可通过扭秧歌、下象棋、跳广场舞、打太极等集体活动,丰富其闲暇生活。

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收入偏低是引致农村留守群体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是有效解决农村留守群体问题的根本途径。为此,在继续完善留守群体社会保障、强化对留守群体技能培训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城市资源向农村转移,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进一步完善留守群体尤其是留守妇女就业服务体系,搞好技能和创业培训,不断提高留守群体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让更多的留守群体好就业、就好业,千方百计开发留守群体农村外部增收渠道。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留守群体问题的重要举措。为此,既要全面提高留守群体医疗服务水平,还要加强留守村的基础教育软硬件设施建设,通过“三支一扶”“特岗”等途径补充教师数量,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受教育水平和质量;针对留守妇女,可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和畜牧养殖的专题培训等途径,提高其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针对留守老人,主要是加大留守村合作医疗方面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力度,保障留守老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本文作者分别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本文系21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土地及其财政投入的均衡协调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5BZZ045)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习林
标签: 留守   对策   群体   农村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