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分享经济:一场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3)

现代分享经济的类型与特征

目前正在兴起的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分享经济,呈现出百花齐放、多种模式并存的新格局。

有偿分享模式。有偿分享是目前发展最快也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是将自己剩余或暂时不用的物品,通过收取租金有偿让渡给别人分享。目前发展最成功的空中食宿(Airbnb)就属于典型的有偿分享模式。其业务模式十分清晰:有闲置房间的家庭在网站上发布自家的空房信息,不想找酒店入住的租客通过上网查找住宿信息,一旦租赁双方达成一致,租客就可以进行在线付费和实地入住。这种新商业模式所提供的私家闲置房间要比酒店更便宜,更具有生活气息。目前网站上不仅有人发布常住的房间,更有人将别墅、村庄、城堡、树屋等发布到网站上。

空中食宿(Airbnb)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他们在全世界拥有50万间房屋资产;他们为全球900万客户找到了住处;每天晚上有超过15万的顾客在Airbnb会员的房子中入住。另一家叫优步(Uber)的公司也属于这种模式,优步公司以移动应用程序连接乘客和司机,提供租车及实时共乘的服务。优步已在全世界数十个城市提供服务,乘客可以通过发送短信或是使用移动应用程序来预约车辆或追踪车辆的位置。公司成立才5年,价值已达412亿美元。

对等分享模式。该模式是双方通过互相交换使用财产,不向对方支付报酬而形成的分享经济。比如你要去外地旅行,可以和外地要来你这里旅行的人换房子住。相对于有偿分享模式而言,对等分享模式没有有偿分享模式那样简单,但有其独特优势。比如目前国内所推动的城乡儿童手拉手体验成长快乐活动,就是一种典型的对等分享模式。城乡儿童互换生活环境的手拉手活动,最近几年已经成为许多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有许多民间公益机构和商业教育机构,专门进行这种模式的运转和管理。点对点分享不仅仅是双方对等交换各自的物品和环境,还有双方情感和文化价值的体验式交互。这种类似中国乡村传统的走亲戚模式是有偿分享模式所不能替代的。

劳务分享模式。有偿分享的对象是剩余、闲置或暂时不用物品,等价交换对象是不能移动的环境、文化资源等。其实在现实的社会中,还有大量碎片化、闲置与没有充分利用的劳务资源。在现代分享经济中,人们不仅可以出售自己多余的产品,还可以出售自己的时间,比如承接遛狗、取回干洗衣物或组装家具以及养老服务等杂活,这种以出售多余劳务为内容的分享经济被称为劳务分享经济。在美国有一家创业公司Instacart,凭借1小时送货上门服务的业务,在短短两年半时间内估值一路飙升,在硅谷脱颖而出,并登上2014年度福布斯潜力企业榜榜首。该公司就是充分利用自由职业者的时间,通过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分散在社区中的自由职业者,实现一小时送达的承诺。参与这些配送的自由职业者,既是这种配送服务的对象,也会根据自己机动时间成为配送服务者。可以说,享受一小时送达服务是居住在特定社区内的人对各自剩余的时间和劳务分享的服务。

众筹分享模式。众筹(Crowdfunding)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该词是舶来品,但这个形式在中国自古有之。中国古代的庙宇和乡村祠堂建设,大部分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参与捐助者不图金钱回报,而是为了获得大家共享的宗教信仰、家族社区的公共活动场所。现代众筹是指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筹集。同样,现代众筹筹资目标也包含了分享投资对象,不纯粹是为了筹集资金。目前,众筹分享主要集中在电影视频、音乐和出版、文化创意、房地产等项目。如北京一家小型电影工作室,在影视类众筹平台淘梦网上向52人筹集到5000元作为微电影《百分百爱》的拍摄启动资金,所有出资人按照出资金额不同,分别获得电影片头片尾的字幕感谢或电影的DVD作为回报。杭州盈开投资合伙人蔡华,要开办一个茶楼,他通过微信朋友圈在48小时内完成了123万元众筹。这种基于互联网思维以众筹方式建立起来的茶楼或者咖啡馆在杭州、北京、深圳等创业氛围浓厚的城市开始风靡起来。除了上述领域的众筹外,还有房地产、农业等领域的众筹等。近些年在中国房地产行业供求关系逆转压力下,一些房地产商也纷纷试水“房地产+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生的众筹模式,大部分房地产众筹属于投资理财型,不过笔者认为,在未来最具有生命力的可能是众筹定制房地产模式。这种模式是由购房者提出购房需求,然后找到自己亲朋好友一起团购(定制友邻),共同参与住宅项目的定制(通过票选、评判优化等形式参与设计户型、装修、安排公共空间、选择物业公司等环节),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活动与未来友邻提早熟识,按需建房之后再收取费用。

新乡村分享经济。如果从空间视角考察分享经济,正在兴起的乡村分享经济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领域。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世界最早和最成熟的分享经济是在中国古代乡村。可以说,中国古代乡村是依托着古老而传统的分享经济维系乡村文明社会运行的。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教授在《江村经济》中曾对中国乡村互助社会进行了经典的阐述。他认为,中国乡村就是“若干”“家”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较大的地域群体,大群体的形成取决于居住在一个较广领域的人的共同利益。在中国古代乡村,私有制土地所创造的财富只是维系乡村经济和生活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古代乡村的分享经济。乡村分享经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形的乡村经济,如公地、寺庙、祠堂等公共设施和公共保障财富;还有一部分是无形的乡村财富,这种村民共享的财富是由乡村伦理关系衍生出来的互助经济,如村民之间的借贷,在盖房、婚丧嫁娶等事情中相互无偿帮忙等。村民邻里之间的互助帮忙,也不是绝对免费的,你要分享别人的无偿帮助,就必须提前无偿帮助其他人,究其实际,这是村民在乡村交往中形成的社会资本或社会资源。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樊保玲]
标签: 生活方式   革命   人类   经济